没想到春秋的历史可以这么读,太过瘾了
翱皓聊文学
2024-10-20 14:08:18
别人放假我学习
从来没有想过春秋的历史故事可以用这般直白辛辣的文字来解读,在李敬泽老师所著的《我在春秋遇见的人和神》一书中,我读到了不一样的春秋。
📖
春秋有诸子百家的百花齐放,那里有诸侯国的相互攻讦,总而言之,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混乱时代。
📖
文化的百花齐放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许多我们沿用至今的成语脱胎于春秋,许多地名也仍有春秋的影子。李敬泽老师的53篇文化随笔,与春秋人物的53次遇见,拉近了我们与春秋的距离。
📖
《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我们早在中学的课本中就已经学习过了,然而郑庄公的大智慧远不止于此。春秋时期的郑国是一块“四战之地”,四通八达,也就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守住这么一块地方可不容易。所以郑庄公在攻克了许国之后,他善待许国的公族,还决定在他死后就把许国还回去。留着许国,郑国就多了一道屏障,而郑庄公与周王的对决可见郑庄公的职场情商特别高,白天跟领导打战,晚上就悄摸着去给领导赔罪。
📖
泓水之战中的宋襄公身处弱者的位置却摆出了一副公平对抗的姿态,结果就是宋襄公大败,不久郁郁而终。在春秋时人的眼中,宋襄公此举是愚蠢的,而在作者的武侠想象中,宋襄公颇有武侠小说中的英雄气概,李敬泽老师由此在书中提出了为什么春秋时人和现在的我们对于宋襄公的评价不同的问题。实际上,宋襄公就是不懂得变通的代表,不懂弱者的哲学,但是如果我们都学会这套弱者的哲学,那谁还是弱者呢?
📖
重新漫游于春秋当中,我们会发现春秋的道德规范与今天的道德规范似乎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更加认死理、守承诺,用一个君子的条条框框约束自身的行为。于是,就有了宋襄公这样的人。
📖
如果说《我再春秋遇见的人和神》是李敬泽老师跨越时空与春秋的对话,那么《上河记》一书就是李敬泽老师用脚步丈量的山河世界。这本书是李敬泽老师于2000年漫游黄河流域写下的黄河之书,书中记载了李敬泽老师去过的渡口、村庄、寺庙、城堡等地,黄河有声,土地有灵,这些地方留下了文明发展的痕迹,见证了黄河流域的文明之旅。
📖
这两本书搭配着一起看,我仿佛看到了两个不一样的作者,但无论是哪一个,我都能从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沉淀和人文关怀,感受到作者对于中华文明的热爱。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