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厚一本,内容超级丰富又很有用
翱皓聊文学
2024-10-12 01:42:49
我的私人书单
犯罪行为是人类社会屡禁不止的现象,尤其是在社会贫富差距愈加明显的今天。随着网络的发达,人们接触到的信息也更多,随之而来的相对剥夺感也更加强烈,在内心的不平衡和外部的不满足之间,有些人就会选择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
理解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是减少犯罪现象的必经之路,这也是目前许多专家努力的方向。在众多的犯罪心理学教材中,由柯特•R.巴托尔和安妮•M.巴托尔所著的《犯罪心理学》一书是其中重要且经典的教材,这本书内容全面丰富,着重关注犯罪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紧跟当代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详细地介绍相关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深入地剖析各类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
《犯罪心理书》一书自1980年第1版出版至今已经40余年,本书也紧跟社会发展需求,经过多次的更新迭代,目前我手上的这本已经是第12版。
📖
对比之前的版本,第12版总结了犯罪心理学理论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如网络犯罪及各种情境下的大规模谋杀等符合当代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数据上也对之前的研究数据进行更新,使之更适用于当下环境的读者进行学习。
📖
这本书除了作为犯罪心理学相关专业学习的教材,它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作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参考书籍。很多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青少年时期家庭关系的影响,如果能从小进行干预和引导,相信可以减少此类犯罪行为发生的概率。
📖
本书的第2到第5章便是对犯罪行为溯源进行多方面的剖析和拆解,揭示其中的风险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是影响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关键因素。而在家庭关系的风险因素中,除了一些明显的负面事件,如家庭成员之间的虐待、批判、侮辱等事件,家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如贫穷导致的家庭经济压力、单亲家庭的环境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是重要的风险因素。
📖
研究发现忽视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比同龄人更有可能发展出反社会行为,他们在父母的忽视下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监管,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
犯罪行为还与先天的生物因素有关,这方面内容与遗传学的研究息息相关,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内容,在有需要的时候要及时干预。
0
阅读:0
bigdevil
喜欢这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