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海南解放时,四野官兵登岛后,看着掩护接应的琼崖纵队战士们,官兵顿时愣在原地,2万多革命战士,很多人还穿着红军军装,全身破破烂烂的。
1950年4月,海南岛的海滩上炸起连天炮火。
四野部队的战士们顶着枪林弹雨往岸上冲,军装被海水泡得透湿,子弹在耳边嗖嗖飞过。
等到好不容易冲上滩头,眼前的景象让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们全愣住了——树丛里钻出来的接应队伍,穿得比叫花子还破。
补丁摞补丁的灰布衣裳,有的连草鞋都没穿,光脚板踩着碎石地。
可这些人背上扛着枪,胸口别着褪色的红五星,两眼亮得跟星星似的。
这支队伍就是琼崖纵队,在海南岛的山林里猫了整整二十三年。
1927年,那时候共产党在海南拉起支游击队,开头就百来号人,整天在山沟里跟国民党兜圈子。
后来人越聚越多,到1930年正式改名叫琼崖纵队。
刚开始还能领到正经军装,领到汉阳造步枪,可海南岛孤悬海外,补给船十趟有八趟被截在半道。
日子一长,别说换新衣裳,连糙米粥都喝不上了。
1939年小鬼子打海南,国民党军跑得比兔子还快。
琼崖纵队的冯白驹咬着牙带人顶上去,硬是在五指山里跟日本人死磕。
最惨的时候,队伍被撵得满山转,饿得前胸贴后背。
战士们把裤腰带勒紧三扣,挖野菜逮山鼠,逮着啥吃啥。
衣裳破了没布补,就拿树皮搓成线缝,远远看去灰扑扑一片,活像群野人。
可就这么着,他们愣是把日本人拖在海南六年,直到1945年光复。
等把小鬼子赶跑,国民党又翻脸不认人。
1946年春天,老蒋的部队开着美式吉普进山围剿。
琼崖纵队这时候早跟中央断了联系,电台坏了三年多,压根不知道外头解放战争打得咋样。
冯白驹带着两千多弟兄,白天钻山洞晚上摸黑行军,专挑险要地形打埋伏。
国民党军穿皮鞋走不惯山路,经常被光脚丫的琼崖战士撵得满山跑。
要说最苦的还是1942年,日本人搞"三光政策",见村就烧见粮就抢。
琼崖纵队藏在深山老林里,三个月没见着米粒子。
战士们饿得眼发绿,把芭蕉树芯挖出来煮,吃得满嘴发麻。
有个炊事班长老王,为了省口粮给伤员,自己活活饿死在灶台边。
后来大伙儿给他下葬时,发现他贴身口袋里还藏着半把炒米,说是留给突击队的敢死队员。
等到1949年秋天,大陆上红旗漫卷,国民党残兵败将像潮水似的往海南涌。
老蒋在台湾拍桌子叫唤,说要把海南变成第二个台湾。
这时候的琼崖纵队可今非昔比了,他们趁着国民党乱糟糟的当口,把五指山周边十几个县都拢成了根据地。
老百姓送粮送鞋,小伙子抢着参军,队伍呼啦啦涨到两万多人。
可衣裳还是老问题——新兵太多布料不够,好多战士穿着自家染的土布褂子,远看跟老红军那身灰军装差不离。
1950年清明刚过,四野的渡海部队开始行动。
琼崖纵队接到密令,要他们在岛西边搞佯攻,吸引国民党火力。
4月16号夜里,海面上突然亮起千百盏马灯,四十军和四十三军的木船趁着东北风直扑海南。
岸上的国民党军把照明弹打得跟过年放烟花似的,炮弹砸在海里激起几丈高的水柱。
这时候琼崖纵队从敌人屁股后头杀出来,专打炮兵阵地和指挥部,搅得守军首尾难顾。
等四野战士冲上玉包港海滩,看见接应的琼崖纵队,眼泪唰的就下来了。
这些海南战友的军装补丁摞补丁,有的干脆光着膀子,可手里家伙什擦得锃亮。
有个小战士裤腿短一截,露出脚脖子上结痂的疤,说是去年冬天趟冰河落下的冻疮。
四野的老兵把自己备用绑腿解下来给他,小战士摆着手直往后退,说留给更需要的人。
最让大伙儿吃惊的是琼崖纵队的武器,他们用的还是汉阳造和老套筒,子弹得数着粒打。
可就是靠这些破枪,他们愣是在五指山里建了兵工厂,土法上马造手榴弹。
后来四野的炮兵看见他们用竹子搭的假炮台,直竖大拇指——这玩意糊弄了国民党飞机整整三个月。
解放战役打得那叫一个痛快,琼崖纵队熟悉地形,带着四野部队专抄近道。
国民党军哪见过这阵势,前脚听说解放军还在百里外,后脚刺刀就顶腰眼上了。
5月1号,海口城头插上红旗,海南岛全境解放。
庆功宴上,四野的炊事班熬了三大锅白米饭,琼崖战士捧着饭碗的手直哆嗦——他们上次吃上白米饭,还是七年前端小鬼子据点那回。
后来统计战果,琼崖纵队二十三年间牺牲了六千多同志,光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记了七本花名册。
他们用山藤编的背篓运过弹药,用芭蕉叶包过伤员,用竹片削成梭镖跟敌人拼命。
这些穿着红军军装打完整场解放战争的战士,后来大部分编入了海南军区。
1952年换装时,好多老兵摸着新发的呢子军装舍不得穿,说要把补丁衣裳留给博物馆。
如今在海南革命历史展览馆里,还能看见当年冯白驹穿过的灰布褂子,补丁叠了十八层,硬得能立起来。
牛贵鸡贵
海南过冰河?致敬先烈,请不要乱写
沙果 回复 05-17 07:41
我也想说。海南哪来的冰河
李西民
向英勇的海南红军致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