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年,一名宫女正在服侍宋光宗洗澡,宫女的手细小白嫩。在递毛巾的时候,不小心有了肌肤接触,宋光宗觉得她的皮肤很细腻,宋光宗顺口说了一声好,却不想给这个宫女引来了杀身之祸。 那年深秋的一个夜晚,临安皇城笼罩在细雨中,刚继位半年的宋光宗赵惇正在皇后寝宫沐浴,新入宫的宫女小翠端着铜盆侍立一旁。 这个年方二八的姑娘天生一双柔荑,在烛光映照下宛如羊脂白玉。 当皇帝起身时,她递毛巾的瞬间指尖相触,年轻帝王脱口赞了声"好手"。 这话恰被窗外值守的太监听见,次日清晨,李皇后梳妆时听闻此事,手中金簪"当啷"摔在青砖上。 这个出身将门的女人当即传唤司刑太监,不到半炷香时辰,尚仪局就少了个当差宫女。 晌午时分,御书房案头多了个雕花漆盒,揭开盖子赫然是双齐腕斩断的素手,断口处的血迹在丝缎衬垫上洇成暗红牡丹。 宋光宗当场瘫坐龙椅,自此落下心悸之症,这骇人听闻的惨剧,不过是李凤娘二十年宫廷生涯的寻常片段。 这位南宋第一悍后,正用铁腕在后宫织就血色罗网,她的故事要从二十年前说起。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李道将军府邸,相士皇甫坦凝视着刚满十岁的李家二小姐,手中罗盘竟脱手坠地。 黑凤绕梁的传说,配上这女童眉间朱砂痣,让见惯贵人的术士倒身下拜,三年后,太上皇赵构御笔赐婚,将这位"凤命之女"许配给恭王赵惇。 初入王府的李凤娘确实不负盛名,隆兴元年(1163年),她诞下皇长孙赵扩,母凭子贵晋封太子妃。 可深宫岁月逐渐显露她性格中乖戾的一面,乾道七年(1171年)重阳宴上,太子称赞歌姬嗓音清越,三日后那女子就被毒哑发配浣衣局。 此类事件渐多,连退居德寿宫的太上皇都听闻风声。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新登基的光宗很快发现,龙椅远不如东宫床榻安稳。 李皇后不仅把持六宫,更将触角伸向前朝,她将娘家兄弟安插进枢密院,纵容李氏家庙僭用天子仪仗,甚至公然佩戴九龙凤冠上朝。 当谏官弹劾时,这个胆大包天的女人竟在垂帘后冷笑:"本宫乃三朝明媒正娶,尔等寒门懂得什么礼法?" 最令人胆寒的还是她对后宫的清洗,绍熙元年(1190年)冬至祭天,黄贵妃暴毙的消息与祭文同时传遍朝野。 这个温婉的江南女子,只因在光宗病中侍奉汤药,就被李皇后杖杀于冷宫。 当内侍禀报皇帝咳血晕厥时,凤娘正对镜试戴新得的南海明珠,闻言不过轻拂鬓角:"官家这是心病,传太医署多开安神汤便是。" 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重华宫传来太上皇病危的消息,文武百官跪满宫道,中书舍人陈傅良甚至拽住龙袍哭谏。 可李皇后一句"天寒饮酒"的戏言,竟让九五之尊瑟缩退回寝殿,当孝宗在孤寂中咽气时,临安城的爆竹声中混着百姓唾骂:"不孝帝后,合该天谴!" 这场"过宫风波"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枢密使赵汝愚联合太皇太后发动政变,逼光宗禅位宁宗。 退居泰安宫的李凤娘,此刻才尝到众叛亲离的滋味,她豢养的宦官偷走库房金器,娘家子侄忙着与新帝表忠,连贴身宫女都敢怠慢汤药。 庆元六年(1200年)端午,这个曾经翻云覆雨的女人在佛堂咽气,临终前攥着褪色的婚书,上面高宗御笔"天作之合"四字早已模糊。 史载李氏掌权期间,共封赏外戚197人,其中26人获王爵,其家庙卫队达三千之众,远超太庙规制。 这些数字背后,是个被权力扭曲的可怜女人,她不懂,以恐惧维系的关系终将被恐惧反噬;她不知,用鲜血浇灌的权柄开不出善果。 当临安城的暮鼓敲响时,大宋宫阙依然矗立,只是再无人记得那双染血的柔荑。 参考资料: 《宋史》
清朝乾隆年间,窗外蛤蟆叫,皇帝乾隆问刘墉:“殿外何事喧哗?”刘墉一听,心想大家都
【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