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武汉邮政局的职员,按照8分钱的面值,买下15版1200张滞销邮票,妻子气得差点跟他离婚,谁知,40年后他却因此成为了千万富翁。 这年中国邮政发行首轮生肖邮票时,谁也没想到那张面值8分钱的"猴票"会改写普通人的命运。 武汉邮政局有位叫老秦的职员,在特殊情况下接手了15版滞销邮票,这场看似倒霉的经历,却让四十年后的他坐拥千万资产。 当时邮政系统首次尝试生肖邮票,猴票作为开门之作由大师黄永玉设计,红底黑猴的造型与传统审美存在差异。 全国计划发行500万枚,实际流通443万枚,可是在通信需求旺盛的年代,这种新式邮票竟然遭遇了滞销。 各邮局分摊销售任务,完不成指标就要面临处分,整个系统笼罩在焦灼气氛中。 老秦原本谈妥的客户被同事截胡,为保住工作不得不用三个月工资自购15版邮票。 这笔96元的支出在当年堪称巨款,普通工人月薪30元,猪肉七毛五一斤,这笔钱足够全家半年的开销。 妻子发现积蓄被挪用后,气得抱着孩子回了娘家,两口子险些闹离婚。 那些用油纸包好的邮票被锁进樟木箱,成了夫妻俩都不愿触碰的心结。 转机出现在九十年代,随着集邮市场兴起,这版存世量仅四百余万的猴票身价暴涨。 1997年香港回归时,单枚价格突破千元;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整版猴票在拍卖会拍出百万天价;到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品相完好的整版邮票市场价已超过200万元。 而老秦陆续出手部分,就够给两个儿子置办婚房,帮衬子女创业,自己甚至在最后还留了十版压箱底。 这场财富传奇背后折射着时代变迁,根据中国集邮总公司数据,首轮猴票存世完整版不足万版,稀缺性使其成为"软黄金"。 专家也指出,它的价值攀升既得益于艺术价值,更与改革开放后民间收藏投资热潮密切相关。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收藏市场存在风险,当年老秦的经历存在特殊历史背景,当代投资者切忌盲目跟风。 老秦如今守着剩下的邮票安度晚年,那些曾引发家庭矛盾的纸片,最终成为了改变家族命运的钥匙。 街坊们常说,老秦这辈子最成功的投资不是买了猴票,而是在最困难时咬牙扛住了压力。 每当有人问起致富秘诀,他总是摸着樟木箱说:"过日子哪有什么诀窍,不过是把该守的守住了。" 信息来源: 中国邮政官网发布的《中国邮票史》第7卷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新中国邮票拍卖年鉴》
1980年,武汉邮政局的职员,按照8分钱的面值,买下15版1200张滞销邮票,妻
提莫说热点
2025-05-22 10:25: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