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红军战士找到了一个村民为其指路,没想到他竟一句话都不说,多年以后,师首长亲自为他申请军衔,一个只会干杂活的聋哑人,何以获此殊荣呢? 四川大渡河的水哗哗流着,天上乌云压得低低的。1935年夏天,红军队伍走到这儿犯了难,前头是急浪翻滚的大渡河,后头是国民党几十万追兵。 山高路陡,红军战士们脚底板磨出血泡,硬是找不到熟悉地形的向导。 那天晌午,侦察班的肖士杰带着人在山路上转悠。 老远瞅见个挑着柴火的中年汉子立在路边,布褂子补丁摞补丁,脚上草鞋都磨秃了。 肖士杰赶忙上前比划着问路,谁成想这人光张嘴不出声,急得直摆手。 后头几个战士围上来,七嘴八舌问话,这人还是"啊啊"叫唤,手指头来回比划。 战士们心里直打鼓:这年头特务多得很,保不齐是装哑巴探消息的。 炊事班的老班长听说这事儿,端着锅铲就来了。他上下打量这个庄稼汉:手掌上厚茧子一层叠一层,裤腿上沾着泥点子,怎么看都是个苦出身。 可眼下形势紧张,谁也不敢打包票。连长一拍大腿:"先带着走,是人是鬼路上见真章!" 这哑巴汉子被编进炊事班当挑夫,整天跟着行军锅转悠。 说来也怪,别人挑着锅走路直晃荡,他扛着百来斤家伙事跟没事人似的。 翻二郎山那天,新兵蛋子小李脚底打滑,眼瞅着要滚下山崖。哑巴一个箭步冲上去,左手拽人右手扶锅,硬是给拽回来了。 炊事班的人都说,这哑巴干活实在,心眼比山泉水还透亮。 过泸定桥那会儿最悬乎,天上飞机嗡嗡叫,炸弹跟下饺子似的往下掉。 炊事班正往桥头赶,突然"轰隆"一声响,弹片擦着哑巴大腿飞过去,血呼啦淌了一地。 卫生员要给他包扎,他倒好,把行军锅往头上一顶,比划着让大伙儿先过桥。 等到了安全地界儿,才发现他腿上缝了二十多针,疼得嘴唇都咬破了也没吱声。 爬雪山过草地那阵子,哑巴成了炊事班的顶梁柱。 雪片子跟刀子似的往脸上刮,他愣是把棉袄脱给发高烧的小战士,自己穿着单衣挑担子。 过草地陷进沼泽那次,班长肖士杰半截身子都陷泥里了。哑巴"扑通"跳进去,把行军锅垫在泥面上,绳子一头拴锅把,一头甩给岸上的弟兄。 七八个人喊着号子拉了小半个时辰,生生把人从鬼门关拽回来。 等到陕北会师那天,哑巴领到套新军装。他摸着红五星帽徽来回摩挲,眼眶子直发红。 炊事班的老伙计都笑话他:"哑巴穿上这身可比新郎官还精神!" 打这以后,甭管是延安开荒还是进北京城,他永远抢着干最累的活。 喂马铡草、挑水劈柴,天不亮就摸黑起来生火,等大伙儿吃上热乎饭才蹲灶台边啃凉馍。 1955年授衔前,师部开了三天会。有人说:"哑巴同志没打过仗,评军衔怕是不合规矩。" 师长刘辉山把茶缸子往桌上一撴:"咱们评的是革命贡献!长征路上他救过多少人?背过多少伤员?这比端掉几个碉堡差哪儿了?" 这话说得在理,最后报上去给评了个少尉。授衔那天,总理特地嘱咐:"要给哑巴同志做身合体的军装,皮鞋要软乎的。" 晚年在八宝山干休所,哑巴还是闲不住。组织上给配的护理员小张说,老爷子天天把军功章擦得锃亮,攒下的工资全捐给幼儿园。 1983年春天,老战友们来看他,比划着问有啥心愿。 他颤巍巍从枕头底下摸出个布包,里头裹着长征时的红领章。 弥留之际,组织上查清了他本名叫熊世皮,可大伙儿还是习惯管他叫"哑巴同志",那个背着行军锅走完两万五千里,用脊梁扛起革命信念的无声英雄。 信息来源: 中国军网《长征路上的"哑巴":军史例,无名英雄》 人民政协报《1949年以后的"聋哑红军"》 百年党史丨“聋哑红军”的传奇故事 澎湃新闻
长征路上,红军战士找到了一个村民为其指路,没想到他竟一句话都不说,多年以后,师首
提莫说热点
2025-05-22 10:04:26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