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除夕,18岁的池煜华和15岁的小丈夫圆了房,新婚刚3天,丈夫李才莲就离

墟史往事 2025-05-20 17:17:47

1928年除夕,18岁的池煜华和15岁的小丈夫圆了房,新婚刚3天,丈夫李才莲就离家去打仗。临别时,妻子承诺会等丈夫回来,谁知,这一等就是整整72年。   1913年,李才莲生于江西兴国县茶园乡一户贫农家庭。1927年,年仅14岁的他参加农民协会,并于1928年冬入党。   可以说,李才莲能文能武可堪全才,是土地革命时期最出色的年轻高级领导之一,可与项英、陈毅等人齐名。   李才莲的妻子池煜华,年龄比他大3岁,在9岁那年就被送到李才莲家做童养媳,两人青梅竹马地长大。温文俊朗的李才莲和小家碧玉一样的池煜华情投意合。   1928年的除夕夜,江西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沐浴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18岁的少女池煜华与青梅竹马的小丈夫李才莲终于喜结连理。   池煜华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凝视着眼前的李才莲,目中满是温柔和倾慕。   就在新婚的第三天,李才莲接到了参军的通知。   "男儿有志事欲成,当学鸿雁远飞行。似水柔情何足恋,宁舍娇妻去革命。"这是李才莲离开时为妻子写下的一首诗。   新婚的幸福只有短暂的三天,但在这短暂的时光里,她们共度了甜蜜的时光,也铭刻了深深的不舍。   池煜华没有劝说,没有留恋,只是用她那明亮的眸子,默默地支持着他。   李才莲紧紧握住池煜华的手,深情地望着她的眼睛,他发誓一定会平安归来,和她共度余生。

丈夫离开后,她频繁地打听丈夫的消息。在1933年,池煜华终于听到了丈夫的消息,他在宁都县活动。她心急如焚地赶往宁都,与丈夫在一起度过了短暂的团聚。   为了工作,李才莲就再次让她回家,继续等待。这六天短暂的团聚,是他们婚后最后一次见面,俩人也阴差阳错的有了爱情的结晶。   1934年,池煜华迎来了女儿的降生,她欣喜若狂地给丈夫写信报喜。然而,这次写信却没有了丈夫的回音。   与此同时,日军的侵略愈发猖獗,战火四起,李才莲所在的红军被迫开始了艰难的长征。在这危急的时刻,池煜华再也无法通过信件与丈夫取得联系。   随着红军主力北上,李才莲的家乡也陷入了敌人的统治。   她的家人相继遇害,池煜华担心丈夫的安危,决定带着年幼的女儿前往瑞金寻找丈夫,然而当她抵达时,发现当地早已荒芜无人。   池煜华带着女儿,漂泊流离,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回到了家乡。然而,丈夫的踪迹却一直未能找到。   回去后不久,女儿也夭折了,这让池煜华陷入了悲痛之中。   年复一年,池煜华始终没有放弃等待。她的容颜渐渐苍老,但她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相信,丈夫一定还活着,他们一定会再次相见。

直到1983年,她终于收到了一张烈士证明。这才得知她的丈夫李才莲,在1935年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   池煜华的一生充满了对忠诚爱情的执着,她舍弃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替丈夫尽孝奉养双方的父母和弟妹,甚至还抚养了一个孩子。   当地的人们都称她为“望夫石”,形容她就像那守望着远方的坚强石头,岁月峥嵘,她始终如一地守候着。   即便在她已经高龄92岁的时候,依然能看到她上山下田,活力不减。   2005年,95岁的池煜华终于结束了漫长的等待,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她这一生唯一的挚爱,最终没有回来。   但她70多年的等待和思念,成为中国历史上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之一。

0 阅读:57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