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戒O1,是国产芯片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颗3nm”?】
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当下“3nm”,早已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标准,而是一种融合了晶体管密度、功耗表现、代工工艺乃至市场标签的“通用术语”。
目前行业主流的“3nm”制程,大多来自台积电的N3B或N3E工艺,在不同芯片上表现也差异明显。它们不再单纯意味着晶体管尺寸的缩小,而更多代表了“能否进入高端SoC俱乐部”的门槛。一颗芯片是否使用“3nm”制程,本质上已经演变为性能、能耗、封装设计、生态适配等多维综合能力的体现。
从“澎湃S1”搁浅,到“小芯片”摸索,如今迈入玄戒时刻,小米花了11年,累计投入超135亿研发资金、2500人规模团队,计划总投入超600亿。背后是一个国产品牌用10年时间,换一颗3nm入场券的故事。
而今天的3nm 也早已不仅是晶体管尺寸的技术术语,更是芯片工业话语权的象征性标志。能不能跑出领先性能,是一回事;有没有资格参与游戏,是另一回事。玄戒O1,至少已经站上了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