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看懂“回购/逆回购”协议
狐一知的商业
2025-05-09 15:49:07
小伙伴们晚上好~~
[看R]《20张图把握金融市场》系列继续更新~
[星R]这篇接着说央行,用两张图“科普”一下央行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回购/逆回购”。
[看R]大家看财经新闻时,有没有被“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公开市场操作”、“7天/14天逆回购”等专业术语劝退过?至少本狐在入行金融前有过…[捂脸R]
其实这些术语间的关系用大白话解释起来挺好懂的:
[一R]所谓“注入/释放(或回笼)流动性”就是央行给货币市场“塞钱”(或“把钱抽回来”)。
[二R]塞钱/回收钱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公开市场操作。
[三R]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回购/逆回购”协议。
那“回购/逆回购”具体是什么呢?
[向右R]说白了,就是“打包成买卖形式的短期贷款”。
咱们先看“回购协议”:
[一R]假设我狐一知急需一笔7天短期款。我可以选择把手里的国债暂时“卖”给银行,同时约定7天后“买回来”。
[二R]于是,我拿到了钱,银行则拿着(我承诺赎回的)国债,不怕我不还钱。
[三R]7天后,我按之前约定的(比卖出价稍高的)价格赎回国债。
[星R]这个过程实际上相当于我用国债做抵押,向银行借了7天贷款。而“赎回价-卖出价”的价差就是我支付的利息。
[向右R]之所以打包成“买卖”形式,是因为这样能让银行(资金方)更有效地掌控抵押物,从而降低交易对手的潜在违约风险。同时,这样做还可以绕开很多法律/会计/监管障碍。
[星R]上面这个交易站在我狐一知的视角看,过程是“把抵押物卖出去→再买回来”,所以叫做“回购协议”。
[星R]反过来,站在银行(资金方)视角看,这个过程正好“逆了过来”(买入抵押物→再卖回去)。所以同一个交易站在资金方的视角,就叫“逆回购”。
有了这个理解做基础,咱们再来看央行的“回购/逆回购”。(图2)
[向右R]与上面的逻辑相同,“央行从货币市场买入国债,一段时间后再卖回”这一操作相当于央行短期借钱给市场。“金融些”的说法就是“给市场注入流动性”。
[星R]有些麻烦的是,这一操作过程在美国叫“回购”,但在中国叫“逆回购”[捂脸R]…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拧巴的叫法呢?主要因为中/美央行在给这个政策工具命名时采取的视角不同:
[向右R]美联储采用利用者(市场)视角,所以叫“回购”
[向右R]中国央行则采用了自身视角,所以叫“逆回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