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石齐平看的透彻!石齐平表示,随着中美在贸易领域激战,中国的反霸大战略已逐步形

遥遥谈趣 2025-05-07 14:53:53

还是石齐平看的透彻!石齐平表示,随着中美在贸易领域激战,中国的反霸大战略已逐步形成。 石齐平对中美贸易战的观察确实切中要害。这场始于 2018 年的经济博弈,本质上是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之间的全球战略竞争。 美国以关税为武器,表面上是解决贸易逆差,实则是对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系统性遏制,尤其是针对 “中国制造 2025” 涉及的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 这种打压从贸易延伸至科技、金融、外交等多个维度,甚至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试图切断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的路径。 面对美国的全面施压,中国的反霸大战略逐渐成型。核心思路是 “以战促和”,通过多维度反制打破美国的霸权逻辑。首先是经济反制与规则博弈。中国通过对等关税(如 2025 年对美加征 125% 关税)和 WTO 诉讼,表明 “打奉陪到底” 的决心。 同时,中国推动多边合作,如 “一带一路” 倡议和 RCEP 协定,构建不依赖美国的经济网络。截至 2024 年,中国已与 150 多个国家建立贸易伙伴关系,海外市场多元化趋势显著。这种 “去美国化” 的布局,削弱了美国通过单边制裁施压的能力。 其次是科技自主与产业升级。美国对华为的技术封锁反而加速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突破。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中芯国际的 14nm 制程量产,以及国产大飞机 C919 的商业化,都是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标志性进展。 与此同时,中国在 5G、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专利数量已居全球前列,形成与美国分庭抗礼的技术格局。这种 “科技突围” 战略,不仅化解了美国的技术遏制,还为全球产业链重构提供了新选项。 再就是国际统一战线的构建,中国高举多边主义旗帜,联合发展中国家反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例如,在 WTO 框架下,中国与欧盟、东盟等共同抵制美国的单边关税措施;在 “全球发展倡议” 下,中国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和技术援助,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2023 年促成沙特与伊朗复交,更是展现了中国在中东事务中的影响力,打破了美国主导的地缘政治格局。这种 “团结反霸” 的策略,使美国在国际舆论和规则制定上陷入孤立。 石齐平特别指出,美国的霸权逻辑存在致命缺陷。其过度依赖军事和金融手段维持地位,却忽视了经济基础的空心化。例如,美国制造业占 GDP 比重从 1950 年的 28% 降至 2024 年的 8.4%,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 30% 以上。 这种结构性失衡导致美国难以承受长期贸易战的代价。2025 年美国对华加征 145% 关税后,其国内通胀率飙升至 6.8%,民众抗议此起彼伏,迫使白宫不得不暂停部分关税措施。 另外,中国的反霸战略还体现在军事与外交的协同,解放军通过常态化台海演习和南海巡航,展示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同时推动与俄罗斯、非洲国家的军事合作,如 “安全共筑伙伴行动”,构建非西方的安全网络。 在外交上,中国坚持 “不冲突不对抗” 原则,但对美国的 “台湾牌” 采取强硬反制,如 2024 年 “联合利剑” 演习直接封锁台岛周边海域,压缩 “台独” 空间。这种 “以斗争求和平” 的策略,使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面临实质性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反霸战略并非对抗性的 “新冷战”,而是以开放合作重塑国际秩序。例如,“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强调内需与外需的平衡,既通过扩大进口(2024 年商品进口额达 2.6 万亿美元)带动全球经济,又通过 “一带一路” 投资(累计超 1 万亿美元)促进沿线国家发展。 这种 “发展型反霸” 模式,与美国的 “遏制型霸权” 形成鲜明对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石齐平认为,美国的霸权衰落是历史必然。其资本主义过度扩张导致国内贫富分化、政治极化,而中国通过制度优势集中资源突破技术瓶颈,通过多边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正逐步改写全球规则。 这场贸易战的最终结局,或许不是零和博弈的胜负,而是国际秩序从单极霸权向多极共治的历史性转型。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遥遥谈趣

遥遥谈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