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总理成功连任后,对中国的态度180度大转弯,想要联华抗美? 这一任澳大利亚总理是阿尔巴尼斯,以前他老拿达尔文港说事,动不动就威胁要收回中国企业的经营权,甚至在 2025 年 4 月还公开放话要终止租约,声称 “达尔文港必须掌握在澳大利亚人手里”。 可刚在 5 月 3 日赢得大选,他就跟换了个人似的,不仅不提收回港口的事,反而主动和中国聊起了合作,连外交部发言人都在第一时间祝贺他连任,强调要推动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说白了,还是 “经济账” 在作怪,澳大利亚是个典型的资源出口型国家,中国连续 15 年都是它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 年双边贸易额超过 2292 亿美元,光南澳州对华出口就暴涨 45%,牛肉、龙虾、葡萄酒这些农产品恢复对华出口后,直接让澳大利亚家庭年收入增加了 2600 澳元。 达尔文港更是中澳合作的 “金码头”,中国岚桥集团接手后,年吞吐量从 1600 万吨翻倍到 3000 万吨,每年通过这里运往中国的矿石就有 50 万吨,液化天然气更是高达 1500 万吨。 要是真把港口收回去,先不说要赔给中国企业巨额违约金,单是产业倒退和就业流失就能让阿尔巴尼斯的支持率暴跌。毕竟选民们更关心的是口袋里的钱,而不是政客嘴里的 “国家安全”。 再看看国际形势,美国这几年简直是 “搅屎棍”,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盟友也不客气,对澳大利亚加征关税,直接把澳大利亚 2025 年的 GDP 增长率预期从 2.1% 砍到 1.6%。 阿尔巴尼斯在竞选时就大骂美国 “自残”,但骂归骂,澳大利亚又不敢真跟美国翻脸 —— 毕竟美国是它在亚太的主要盟友,还指望在 “奥库斯” 框架下分点好处。 这种情况下,阿尔巴尼斯只能两头下注:一方面在公开场合对美强硬,宣称 “不会照搬美国政策”;另一方面加紧和中国修复关系,希望通过扩大对华贸易来对冲美国关税的冲击。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澳大利亚国内政治,工党能在 2025 年大选中 “压倒性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阿尔巴尼斯这三年把经济稳住了 —— 澳大利亚 GDP 连续 13 个季度增长,通胀和失业率控制得不错。 但连任之后,他面临的压力更大了:美国的关税威胁、国内住房危机、气候变化这些问题都得解决。 而中国市场对澳大利亚来说就是 “救命稻草”—— 中国不仅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煤炭的最大买家,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深入,比如中国电建在塔斯马尼亚建的风电场,5 年发电 20 亿千瓦时,北京能源国际收购的光伏电场每年能减少 170 万吨碳排放。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让阿尔巴尼斯不得不放下身段和中国合作。 不过,阿尔巴尼斯的 “变脸” 也有底线,他虽然不提收回达尔文港,但在涉及美国的 “印太战略” 时,还是得给华盛顿面子。比如达尔文港本身就是美国在亚太的重要军事据点,美军从 2012 年就开始在那里驻军。 阿尔巴尼斯不可能完全得罪美国,只能在中美之间玩 “平衡术”—— 既想从中国赚大钱,又不敢彻底脱离美国的安全保护。这种矛盾心理,从他连任后强调 “审慎处理对美及对华关系” 就能看出来。 总的来说,阿尔巴尼斯的态度转变,本质上是澳大利亚在中美博弈中求生存的无奈选择。 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安全上依赖美国,这种 “脚踏两条船” 的策略虽然难,但至少能让澳大利亚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多一些回旋余地。 至于达尔文港的未来,只要中澳贸易继续增长,阿尔巴尼斯大概率会把之前的狠话咽回去 —— 毕竟,没有哪个政客会跟钱过不去,尤其是在选民盯着钱包的时候。
特朗普被迫“交代后事儿”,看来他彻底认输了
【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