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春,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妇纵身跳入北京永定河中,当人们将她打捞后,才发现这个老妇不是别人,居然是国民党著将领黄维的妻子。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蔡若曙)
1976年春天,北京永定河的水寒冷刺骨,一条生命在这里走向终结,打捞上来的是一位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妇人,令人震惊的是,她竟然是国民党名将黄维的妻子蔡若曙,昔日风光无限的她,为什么会在看似平静的春日选择结束生命,她的身后,究竟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秘密?
黄维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优秀毕业生,年纪轻轻就很有作为,在国民党军队里一路晋升,他很有才华,而且为人正直,对待妻子蔡若曙更是关怀备至,蔡若曙出身于有声望的家族,长得漂亮,性格温柔善良,在当地很有名气,他们相识相爱,结为夫妻,原本应该是一段让人羡慕的好姻缘。
婚后,蔡若曙为黄维生儿育女,打理着家中的一切,即使夫妻俩相处时间不多,她也总是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因为在她看来,黄维就是家里的支柱,是值得依靠的大英雄,抗日战争时期,黄维多次建立功勋,成为国民党军队中非常出色的人物,这让蔡若曙更加爱慕和敬佩他,可是,时代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一切,命运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国共内战打响,黄维的人生轨迹也因此改变,在双堆集战役中,他的部队被解放军重重包围,为了突出重围,他乘坐的最新式坦克突然发生故障,无法动弹,最终被俘虏,而他的副司令胡琏,却依靠老式坦克的稳定性能和自己的精明,成功逃脱了包围圈。
胡琏放弃了看起来先进的新式坦克,转而选择了经历过多次战斗考验的老坦克,他还果断开枪射杀了试图抓住坦克逃生的士兵,而黄维却比较仁慈,带着一些士兵一同突围,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其实已经暗示了他们两人截然不同的结局,黄维被俘后,他的命运充满未知。
蔡若曙带着四个孩子,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台湾,到了新的地方,她一直提心吊胆,密切关注着大陆的情况,当听到丈夫黄维战败被俘的消息,她感到天都塌了,但为了孩子们,她不得不咬牙坚持,带着他们辗转去了香港。
在香港,她通过朋友打听到黄维还活着,只是被关在监狱里接受改造,这个消息像一道光,照亮了她的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她决定带着孩子们回到上海,并在图书馆找到一份工作,默默地期盼着丈夫能够平安归来。
在上海,蔡若曙努力工作赚钱,还要照顾孩子,日子过得比较拮据,但她一直盼望着好日子,另一边,黄维在牢里却非常顽固,不接受教育改造,坚决不认错,所以一直没有机会放出来,长时间的等待和忧虑,让蔡若曙的心情越来越差,精神也大不如前。
她开始睡不着觉,总是听到一些不存在的声音,许多个晚上,她都会跑到家门口,痴痴地等着丈夫回家,即使政府给了她不少支持和帮助,也没能减轻她心中的苦楚和难受。
1975年,黄维获得特赦,结束了漫长的监狱生涯,与妻子蔡若曙得以重聚,然而,长期的监禁生活彻底改变了黄维,他变得沉默寡言,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研究所谓的“永动机”上,对妻子和家庭的关注越来越少,蔡若曙原本充满喜悦地等待丈夫归来,却发现他们之间已经存在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她尝试着重新唤起丈夫的热情,但得到的回应只有冷淡。
当蔡若曙兴奋地告诉黄维,他们的大儿子终于恢复了工作,黄维的反应却异常冷漠,只是简单地说了句滚开,这句话让蔡若曙彻底崩溃,多年积压的委屈和失望在那一瞬间爆发,成了她再也无法承受的打击。
1976年春,蔡若曙停止服药,独自来到永定河边,结束了她充满苦难的人生,黄维得知此事,不顾自身安危跳进河里救人,可惜他不懂水性,人们把他救了上来,但蔡若曙已经离开了人世,蔡若曙的葬礼上,黄维因病无法出席,内心悲痛。
黄维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积极推动两岸和平交流,也许是想以此来弥补过去犯下的错误,在他85岁高龄时,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
蔡若曙的悲剧,是那个混乱年代里无数家庭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战争、执着的信念、时代的更替,像一股巨大的力量,不由分说地控制着每个人的生活,让他们在历史的浪潮中难以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