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解读卡夫卡:永恒少年的痛苦
张允说文学
2025-04-19 16:34:47
荣格心理学流派有个词叫做“永恒少年”,指的是一些成年人,虽然年龄增长,但心理和行为上类似于青少年。他们拒绝成长,一些常见表现为:逃避责任与长期承诺、逃避现实、情绪波动大、冲动、自我实现困难、常常感到迷茫。
.[桃子R]
有趣的是,加拿大荣格心理学分析师夏普发现,著名作家卡夫卡,正是永恒少年。夏普对卡夫卡对待女性、婚姻、父母的态度进行分析,结合他的生活经历与作品,剖析卡夫卡的的内心困境,走近这个压抑与痛苦的天才。
.[草莓R]
卡夫卡一生都充满着痛苦,而这来源于他不知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他想要的相互矛盾。他与父母关系淡薄却又想要得到父亲认可,他想要亲密关系又无法给出长期承诺,他热爱写作,却不得不拿出时间做其他工作,这些无一不折磨着他。
.[桃子R]
卡夫卡始终有着对社会的疏离感,以及对成年生活的恐惧。他对家庭责任、职业束缚和婚姻期待的反感,都体现了他对“长大”的不适应。他无法正视自己的发展与需求,将对自身“幸福”的关注称作“俗气的欲望”;同时,他无意识地将自己排斥在群体之外,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存在。这两方面始终折磨着他,让他笔下的角色也常困在无法逃脱的环境中。
.[草莓R]
《永恒少年卡夫卡:不愿长大的心理困境》解读卡夫卡的心理状态和创作背后的情感动机。原来他那些“一切障碍都能粉碎我”“我最擅长的就是一蹶不振”并非黑色幽默,而是内心深处的焦虑与无助。
希望读完这本书的我们,可以从卡夫卡的经验中获得思考,打破自身枷锁,直视成长!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