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4年,15岁的刘娥被成亲3年的丈夫当做商品卖给一个男人。看着丈夫咧着嘴数钱的

科技历史回忆录 2025-05-24 13:24:55

984年,15岁的刘娥被成亲3年的丈夫当做商品卖给一个男人。看着丈夫咧着嘴数钱的样子,一直沉默的她突然开口:以后,你就当我娘家哥哥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刘娥打小就没了爹娘,成都华阳街坊邻居都记得,这丫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娘家亲戚养她到十一岁,转手卖给银匠龚美换了点银子。 那年头穷人家养闺女就跟养牲口似的,能卖钱就卖钱。 小姑娘跟着龚美在成都街头卖唱,嗓子清亮得跟山泉水似的,可再好的嗓子也填不饱肚子。 三年后龚美听说开封城满地是黄金,带着十四岁的刘娥就往京城跑。 到了地界才知道,京城米贵得吓人,两口子天天蹲在汴河桥洞底下啃干馍。 有天龚美蹲在桥头数了三天脚底板,突然把刘娥往当街一推,扯着嗓子喊:"卖媳妇儿!会唱曲儿的活人!" 这事儿搁现在听着都瘆得慌,可那会儿穷汉子卖老婆就跟卖头驴似的平常。 襄王府的侍卫长张耆正巧打马经过,看这姑娘生得标致,嗓子又亮,心里头直打鼓。 这要献给襄王殿下,说不定能得赏钱。 龚美攥着银子笑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了,刘娥站在边上跟根木头似的,衣裳补丁摞补丁,可腰杆子挺得笔直。 临走前突然对着龚美说:"往后你就当我娘家哥哥吧。" 这话把在场的人都听愣了,连数钱的龚美都停了手。 要说刘娥这姑娘心眼活泛,她知道自己孤零零在京城混,总得有个娘家人撑场面。 谁承想这个"假哥哥"后来还真派上了大用场。 张耆把刘娥送进襄王府那天,老王爷正在院里逗鹦鹉。 刘娥张口唱了段《雨霖铃》,把个十七岁的襄王赵恒听得茶碗都端不稳了。 可好景不长,这事儿传到宋太宗耳朵里。 老爷子气得胡子直翘,拍着桌子骂儿子:"堂堂皇子跟个卖唱丫头厮混,成何体统!" 连夜派人把刘娥撵出王府。 赵恒急得在屋里转磨,最后求张耆把刘娥藏在家里。 这一藏就是十五年,比现在人供套房子还熬人。 要说张耆这人也够意思,专门腾出间院子给刘娥住,丫鬟婆子配得齐整。 搁别人早混吃等死了,刘娥偏不。 她跟管家借来笔墨纸砚,白天读《论语》,晚上看《资治通鉴》,逮着机会就跟来往的文人请教。 有回赵恒来私会,刘娥张口就能接"子曰",倒把赵恒唬得一愣一愣的。 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赵恒继位成了宋真宗。 刘娥这时候都三十出头了,按当时标准算半老徐娘。 可皇帝念旧情,硬是把她接进宫。 头几年没名没分,刘娥也不着急,天天在屋里练字画画。 别的妃子忙着争宠,她倒跟太监学起了批奏折。 有回皇帝熬夜看折子,刘娥在旁边磨墨,冷不丁说了句:"江南水患该派个懂水利的去。" 这话说得在行,皇帝从此批奏折都带着她。 要说当皇后最大的坎儿,还得是出身。 朝堂上那帮老臣天天嚷嚷:"歌女当国母,成何体统!" 刘娥有招,她找上龙图阁学士刘烨,想认个本家。 哪知道刘烨当场装晕,抬回家三天没上朝。 刘娥一跺脚,给自家祖宗封了个"太子少保",还给老娘编了个"梦月入怀"的故事。 反正死无对证。 最绝的是处理前夫龚美这事儿。 刘娥大笔一挥,让龚美改姓刘,摇身一变成了娘家大哥。 开封城百姓茶余饭后都当笑话讲:"卖媳妇的成了国舅爷,这世道真稀奇。" 龚美也争气,管起京城防务有模有样,可见刘娥看人眼光毒辣。 眼瞅着要成事了,又卡在生儿子这事儿上。 刘娥四十好几的年纪,皇帝夜夜留宿也不见动静。 正巧身边宫女李氏怀了龙种,刘娥当机立断把孩子抱过来,对外说是自己生的。 这事儿后来被编成"狸猫换太子"的戏文,茶馆里能卖五个铜板一段。 熬到四十四岁那年,刘娥终于穿上凤袍接了金册。 站在大殿上往下看,文武百官黑压压跪了一片。 她摸着袍子上的金线,忽然想起三十年前那个站在汴河桥头的下午,寒风吹得破裙子直打转。 如今这衣裳倒是暖和,就是沉得慌。 后来刘娥帮着皇帝理政十来年,修水渠、办州学,把个朝廷打理得井井有条。 要说她这辈子,就像开封城里的清明上河图,起笔是穷街陋巷,落款成了琼楼玉宇。 老百姓都说,这女人比男人还硬气,生生把烂牌打成了王炸。 对此您怎么看呢? 主要信源:(《宋史·后妃传》)

0 阅读:0
科技历史回忆录

科技历史回忆录

关注我,关注体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