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的某一天,正在院子躺椅上打瞌睡的孙禄堂,突然感觉到了浓浓的杀机,随即想也没想,翻身便避开了。发动偷袭的支燮堂大惊失色。孙禄堂却盯着被打穿的躺椅背,笑着说道,“小徒功夫不错!” 孙禄堂是中国武术史上的一座大山,他的故事总能让人津津乐道。那天是1926年的某一天,他在院子里躺椅上眯着眼休息,结果徒弟支燮堂搞了个偷袭。这可不是啥小打小闹,支燮堂出手够狠,躺椅背都被打穿了。可孙禄堂呢?压根没慌,想都没想就翻身躲开,反应快得让人咋舌。这事儿一传出去,大家都惊了:这老爷子到底牛到啥程度?其实,这不光是身手的事儿,更是他武术境界高的体现。 说到孙禄堂,得先聊聊他是谁。他不是那种只会打架的武夫,而是武术界的顶尖人物,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样样精通,还自己整出了孙氏太极拳,被人尊称“武圣”、“武神”。这名头可不是吹出来的,他从小拜师学艺,跟着李魁元、郭云深这些大牛苦练,后来又钻研八卦掌和太极拳,把三家拳法融会贯通。他的功夫不光是拳脚厉害,更厉害的是脑子里的东西。他常说“拳与道合”,意思是武术不只是打打杀杀,还得跟哲学、心境挂钩。这话听着玄乎,但想想那天的事儿就明白了:他能察觉杀机,靠的不是耳朵眼睛,而是那种心神合一的感觉。 那天支燮堂为啥要偷袭?有人说是师徒间的切磋,有人说是支燮堂想试试师父的深浅。不管咋说,这徒弟可不是啥坏人,就是年轻气盛,手痒想比划比划。结果呢?偷袭没成,反倒让孙禄堂露了一手。躺椅背被打穿,他也没生气,还笑着夸了句“小徒功夫不错”。这态度太有意思了,既没责怪徒弟,也没摆大师架子,反而透着一股从容和自信。这可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他武术修养到了一定地步,自然流露的气度。 孙禄堂的武术造诣,离不开他几十年的苦练和琢磨。他生在1860年的河北保定,小时候家里穷,干过不少体力活儿,后来因为体弱多病才走上学武这条路。他跟郭云深学形意拳的时候,天天站桩、练拳,练到手脚发麻也不停。学八卦掌时,他跟着程廷华转圈走步,一天下来腿都抬不起来。可他就凭着这股韧劲儿,把每门拳法都吃透了。到了晚年,他把这些功夫糅一块儿,搞出了孙氏太极拳,动作简洁实用,还带着一股子灵气。武术界的人提起他,没人不服气。 那天的事儿传出去后,大家对孙禄堂的评价又高了一层。有人说他简直不是人,是神仙;有人说他是真大师,连睡着都能打。这话夸张了点,但也说明他确实牛。武术界里,能到他这境界的,没几个。他的功夫不光是给自己练的,还带出了一堆徒弟,把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这些宝贝传了下来。孙氏太极拳到现在还有人练,就是他留下的活招牌。 说到武术的真谛,孙禄堂用行动给了答案。不是谁拳头硬谁就牛,而是谁能把心和身练到一块儿,谁就真厉害。那天他要是没躲开,可能就没后来的传奇了;可他躲开了,还笑呵呵地夸徒弟,这才是大师风范。武术不是逞凶斗狠,而是让人活得明白、活得从容。他常跟徒弟说,练武先练心,心不正,功夫再高也没用。这话搁现在也适用,不管干啥,心态得摆正。 孙禄堂活到1933年,走的时候73岁,一辈子没白活。他的徒弟也好,后来的武术家也好,都受了他的影响。支燮堂那次偷袭,成了个小插曲,但也让人看到师徒间的那份情谊和武术的魅力。中华武术能传到现在,靠的就是孙禄堂这种人,把功夫和精神一块儿传下去。
1926年的某一天,正在院子躺椅上打瞌睡的孙禄堂,突然感觉到了浓浓的杀机,随即想
灵鹿踏花寻梦来
2025-05-03 10:58:00
0
阅读: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