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年,一名缉毒民警,以回族老板身份打入毒贩内部,吃饭时,毒贩突然夹起一块猪肉,放进他碗里,谁料,他腾的一下站起来,火冒三丈,怒目圆睁:“你懂不懂规矩?” 陈建军,1962年出生在云南麻栗坡,一个边境小县城,毒品问题那时候已经挺严重了。他爸是个老警察,干了一辈子,家里耳濡目染,小时候就听多了抓坏人的故事。可能因为这,陈建军从小就想着当警察,觉得这活儿有意义。1982年,他20岁,刚好赶上云南组建第一支缉毒队,机会来了,他二话不说就报名了。 进队后,训练可不是闹着玩的。体能、枪法、伪装,什么都得学,还得学会随机应变,毕竟跟毒贩打交道,脑子慢半拍都可能没命。他挺争气,很快就上手了,五年时间,执行了24次卧底任务。这数字听着简单,可每次任务都是拿命在赌。抓了19个毒贩,缴了50多公斤毒品,这成绩在当时不得了,1986年还拿了个三等功。 但干这行,付出的不光是汗水。他得改掉自己原来的生活习惯,抽烟喝酒,跟街上的混混打成一片,装得跟真的一样。家里人咋看?媳妇不理解,觉得他变了个人,邻居也开始嚼舌根,说他是不是学坏了。他心里苦,但不说。没办法,干缉毒这活儿,越是亲近的人越得疏远,不然毒贩报复起来,家里人就危险了。 到了1987年9月,陈建军接到个大活儿——打进毒枭周荣云的团伙。这周荣云不是一般人,狡猾得像老狐狸,手底下好几个案子,警察盯他很久了。陈建军得扮成回族老板,这身份听着简单,但要演得像,得下真功夫。他得学点回族的习俗,口音、做派都得拿捏到位,不然露馅就是死路一条。 周荣云这人疑心重,防备心强,想跟他搭上线,光靠嘴皮子可不行。陈建军混进去后,日子过得提心吊胆。终于有天,周荣云请他吃饭,这顿饭可不是普通的饭,是个坑。那天桌上,周荣云夹了块猪肉,慢悠悠放陈建军碗里,眼盯着他,想看他啥反应。回族人不吃猪肉,这谁都知道,这是明摆着试探他。 陈建军脑子转得快,立马站起来,眼瞪得跟铜铃似的,吼了句“你懂不懂规矩?”这嗓门一出,桌上的人都懵了。周荣云估计也没想到他反应这么大,反倒觉得这人脾气够硬,像真回族老板,没再怀疑。这招险是险,但真管用,任务继续推进,他算是过了这关。 可这行哪有常胜将军?1987年12月,陈建军又接了个急活儿,伪装成买家跟另一伙毒贩交易。这次没那么顺利,交易时对方起了疑心,估计是哪环节露了马脚。毒贩不是吃素的,直接动手,陈建军也拼了命反击,但寡不敌众,25岁的小伙子,就这么没了。 消息传开,队里的人都红了眼,家里人更是哭得不行。他媳妇之前还不理解他,现在才知道他为啥“变”了,可人已经没了。他爸老警察,硬是没掉泪,但那背影看着就让人心酸。1988年,上头追授他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这荣誉听着光鲜,可对他家人来说,换不回一条命。 陈建军的事儿传开后,老百姓挺震撼的。那时候毒品问题多严重,大家心里都有数,可真看到有人拿命去拼,还是觉得不得了。他的故事上了报,队里的年轻人也拿他当榜样。后来,他女儿长大了,回到老家工作,说是要接着爸的路走。这一家子,真挺让人敬佩。 其实不光他,当时不少缉毒民警都这样,干着最危险的活儿,拿命换平安。陈建军只是其中一个缩影。他们不图啥名利,就是想让毒品少祸害点人。这份心思,搁现在看,也挺接地气的。 说白了,缉毒这活儿不是电视里演的那样光鲜。没那么多英雄光环,更多的是苦和累。陈建军25岁就没了,五年干了24次卧底任务,平均一年得有四五次,一次任务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精神得绷多久?跟家人不能说,跟朋友得装,压力大到常人没法想。 毒贩也不是傻子,一个比一个精,稍有不慎就暴露。陈建军能混进去,能吼那一嗓子,靠的是胆子大,更靠脑子活。可再聪明,运气不好也白搭。他最后那次任务,要是没被识破,可能还能多活几年。可惜,干这行没“如果”。
1987年,一名缉毒民警,以回族老板身份打入毒贩内部,吃饭时,毒贩突然夹起一块
灵鹿踏花寻梦来
2025-05-03 10:08:11
0
阅读: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