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兴业银行私人银行推出的“2025菁英实习计划”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星河轻语时 2025-05-27 15:03:44

近日,兴业银行私人银行推出的“2025菁英实习计划”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该计划旨在为高净值客户子女提供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涵盖金融、互联网、咨询、快消、传媒、汽车等多个热门领域 ,合作企业包括摩根大通、中金资本、谷歌、微软等行业巨头。 然而,参与该实习计划有着较高的资金门槛。非兴业银行私行客户需新增行外资金1000万元以上,存量私行客户则需新增500万元以上,并且在实习期内资金不得转移。这一“存款换实习”的模式,将金融资源与教育资源紧密捆绑,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据兴业银行私人银行中心工作人员透露,此次活动由总行开展,仅设有40个名额,目前报名已经结束。实习亮点在于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习机会,并会为参与实习的学生提供实习证明,助力其留学求职。 从金融行业角度来看,私行为客户子女提供实习机会并非新鲜事,是维系大客户关系的常见手段。但此次兴业银行将实习机会与高额存款直接挂钩,如此直白的方式还是引发了诸多争议。一方面,不少网友质疑这是将教育资源明码标价,加剧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让普通家庭子女在实习竞争中更显劣势;另一方面,“实习期内资金不得转移”的规定也受到质疑,部分法律人士认为该条款限制储户取款自由,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 截至目前,兴业银行暂未对相关法律质疑作出公开回应。在社会对教育公平和金融监管愈发关注的背景下,此次事件无疑敲响了一记警钟。未来,金融机构在推出类似增值服务时,如何在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与维护社会公平、遵循法律法规之间找到平衡,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索。

0 阅读:6
星河轻语时

星河轻语时

星河轻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