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3日,国民党中将刘昌义去找汤恩伯时,被蒋纬国拉住说:“副座,我当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5-24 17:38:15

1949年5月23日,国民党中将刘昌义去找汤恩伯时,被蒋纬国拉住说:“副座,我当连长时就认识你,你是西北军的名将。现在我父亲有困难,你要多多帮忙啊!”    1949年5月23日,上海的局势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解放军兵临城下,国民党守军在苏州河以北的防线岌岌可危。这天,国民党中将刘昌义走进了位于蒲石路的汤恩伯公馆。他的身份是第一“绥靖”区中将副司令,但实际上手中无兵,之前只能借口养病待在上海新亚饭店。这次拜访,他带着明确的目的——争取兵权,为起义铺路。   刘昌义是河北武强人,早年在北伐战争中崭露头角,当时他是国民革命军的一名师长。那时候,他就跟共产党有些渊源,尤其是受过林伯渠的影响,跟中共建立了一点微妙的联系。后来,他慢慢爬到了国民党中将的位置。1944年,他担任陆军战车防御炮教导总队总队长,驻防重庆璧山。那段时间,他常去曾家岩50号,也就是中共驻重庆办事处,跟董必武等人来往密切。董必武曾经对他说过一句话:“共产党了解你,你不入党比入党作用更大。”这话让他印象深刻,也成了他后来选择的关键种子。   到了1948年11月,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刘昌义看清了形势,加入了上海地下民革,开始暗中筹划。1949年4月,他参与了一次地下军起义计划,可惜因为暴露没成功。好在跟他接头的地下党同志没出卖他,他才保住了身份,继续潜伏。这次失败没让他退缩,反而让他更坚定了信念,觉得自己得找机会干点大事。   到上海后,刘昌义虽然挂着中将副司令的头衔,但没实权,只能低调蛰伏。他心里清楚,上海的仗打到这份上,国民党大势已去,自己再不行动,就没机会了。5月23日,他主动找到汤恩伯。当时汤恩伯刚接到51军在浦东白龙港被歼的消息,正烦得不行。见到刘昌义,他觉得这是个能用的人,毕竟刘昌义是西北军出身,名气不小。汤恩伯直接任命他为苏州河北线兵团司令兼51军军长,让他统一指挥河北岸的部队。   就在这时候,蒋纬国出现了。他是蒋介石的儿子,当时一脸急切地拉住刘昌义,说:“副座,我当连长时就认识你,你是西北军的名将。现在我父亲有困难,你要多多帮忙啊!”刘昌义表面上点头答应,心里却另有打算。他知道,汤恩伯不过是想让他带着部队当炮灰,掩护嫡系撤退。但对他来说,这正是个机会——有了兵权,他就能跟解放军接上头,实现起义。   当天晚上,刘昌义找到刘云昭,一个把他拉进民革的老朋友。他开门见山地说,自己决心起义,但跟地下党断了联系,需要指点。刘云昭建议他直接联系解放军前线指挥。第二天早上,刘昌义到了51军军部,把副官处处长刘凤德叫来。刘凤德是他多年的心腹,他直接交代:“我要起义,你去联系解放军,敢不敢?”刘凤德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5月24日,解放军发动总攻,苏州河以南基本解放,但河北岸还在僵持。刘凤德通过地下党策反委员王中民,跟解放军81师搭上了线。25日中午,刘昌义带着几个亲信,亲自去第二劳工医院的81师师部谈判。他跟政委罗维道和地下党代表田云樵摊牌,交代了河北岸的兵力部署,还透露汤恩伯已经登舰跑了。他本来想保留部队建制,但罗维道很干脆地说,军事形势已定,只能放下武器。刘昌义没再坚持,同意率部投诚接受改编。   之后,他以淞沪警备副司令的名义写信劝降各部队,还亲自去27军指挥所跟军长聂凤智谈投诚细节。5月26日,他带着部队撤往江湾待命,路上还被蒋军54军和37军围攻了一次。幸好解放军26军及时赶到,击退了敌军,护送他完成了缴械。他的部队最后被编入解放军,有些人甚至直接掉头跟解放军一起打仗。   上海解放后,刘昌义的行动得到了认可。1985年8月19日,上海市政府给他颁发了起义证书,表彰他在上海战役中率部起义,帮助解放军快速过河,减少了伤亡,也保护了城市。他的选择虽然只有几天,但背后是多年的积累和信念,算是中共统一战线的一个胜利案例。   刘昌义这人,从西北军名将到国民党中将,再到投身解放事业,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他的故事让人感慨,在国家乱的时候,个人的选择真能影响历史的走向。咱们普通人可能没这么大的舞台,但生活中总有些关键时刻得做决定。他的经历接地气,也挺实在,值得琢磨。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