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正是西北传奇人物牛兆濂。1929年,陕西大饥荒,牛兆濂以七旬之躯奔走筹粮,亲

琴音入梦来 2025-05-24 09:39:31

这位正是西北传奇人物牛兆濂。1929年,陕西大饥荒,牛兆濂以七旬之躯奔走筹粮,亲赴西安向军阀刘镇华陈情,迫使当局开仓放赈,救活灾民无数。 可这“神童”没走寻常路。别人寒窗苦读为的是金榜题名、高官厚禄,他却一头扎进乡间书院,跟着老师研究程朱理学。二十岁出头,牛兆濂的学问就传遍了关中,来拜师求学的人踏破门槛,他却摆摆手:“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是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直到1929年那场可怕的饥荒。黄土高原裂开一道道口子,树皮被啃得精光,逃荒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牛兆濂拄着枣木拐杖站在村口,看着骨瘦如柴的乡亲们,眼眶通红。“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跺了跺脚,转身就往西安城走。 那时候的西安,军阀刘镇华的府邸高墙深院,守卫凶得像恶犬。牛兆濂在门口一站就是大半天,任凭卫兵推搡,就是不肯走。“我要见刘司令!”他的声音在寒风里打颤,却字字铿锵,“陕西的百姓快饿死了,他不能不管!” 终于见到刘镇华时,牛兆濂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七旬老人白发凌乱,眼里闪着泪花:“刘司令,您看看外面吧!孩子们饿得连哭的力气都没了......”他从怀里掏出本破旧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地受灾的惨状,“您要是不开仓,我这条老命,今天就撂在这儿了!” 刘镇华被这股子倔劲震住了。他盯着牛兆濂补丁摞补丁的长衫,又看看账本上触目惊心的数字,最终叹了口气,下令开仓放粮。消息传开,灾民们跪在地上朝着西安城的方向磕头,喊着“牛先生救命”。 那些日子,牛兆濂比年轻人还拼命。他守在粮仓旁,生怕有人克扣粮食;带着人熬粥,看着热气腾腾的粥一碗碗端到灾民手里,才露出点笑模样。有人劝他歇一歇,他直摇头:“多耽搁一刻,就多饿死几个人啊!” 这场饥荒过后,牛兆濂的身体彻底垮了。可每当有人提起他,关中百姓都竖起大拇指。有人说他迂腐,放着大好前程不要;可更多人知道,这个一辈子没做过官的“书呆子”,用自己的脊梁,撑起了陕西百姓的一片天。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用行动告诉所有人:真正的学问,不在书斋里,而在为百姓谋活路的路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琴音入梦来

琴音入梦来

琴音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