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终身未娶活到了133岁,1995年去世,可令人惊讶的是,他却有一个公认的“坏习惯”,而且一百多年来从来都没有中断过!
龚来发的烟袋锅子,是向家人一直留在堂屋里的东西。那烟袋已经没有烟草味了,但只要有人看见它,总会想起那个坐在门槛上抽烟的老人。
1995年春天的一个早晨,龚来发没再醒过来。头一天晚上,他还蹲在院子里抽烟,说了句“春天到了”,第二天人就走了。
他这一辈子,从没成过亲,没立过户头,也没分家分产。但向家三代人,一直把他当亲长辈供着。他自己也从来不提“不是亲生的”,就这么跟着向家人,从土墙房子住到瓦房,从油灯点到电灯,一直到他安静离世。
其实,龚来发的来头不小。他出生那年,是清咸丰年间。贵州山沟沟里战乱刚停,连耗子都不肯在村里待。龚家添了男丁,原是喜事,但半年后就送给了邻村人家。原因很简单,穷得实在没法养。那时候的孩子,不是饿死,就是被送人,没人觉得奇怪。
新家也不宽裕,勉强能吃饱肚子罢了。可那几年,连这样的生活都不稳当。来发十岁那年,养父母前后脚病死。他又一次成了没人要的孩子。这回,他没再进别人家门,而是一个人进了山。
那几年他住在山洞里,啃野果子,喝山泉水,冷了用树叶裹身,饿了吃树皮。冬天山上雪厚得能埋人,他就在石缝里蹲着。有人进山打猎见过他,以为是山精野怪。他就这么活了四年,身子骨倒练得结实得很,脸黑得发亮,眼神像狼崽子。
十四岁那年,命运又转了个弯。村里向礼全进山砍柴,正好撞见他。向礼全瞅着他胳膊腿粗壮,一身是劲,又听他说饿了几天,心一软,就把人带回了家。来发进了向家,就没再离开。他干活不惜力,天还没亮就起来挑水,地里收工比谁都晚。向家人见他实诚,索性就当自家人养了。
奇怪的是,从来发进门后,向家媳妇几年连着生了仨娃,个个是胖小子。村里人打趣,说这孩子是个“送福童子”,不认也得认。来发听了也笑,不争不抢,继续种地、挑水,忙得脚不沾地。
他有个习惯,从二十岁出头就开始抽旱烟,那杆铜烟袋跟了他一辈子。人家说抽烟伤肺,他却越抽越精神。哪怕八十多岁,还能一边抽烟一边上山干活。有人劝他戒,他摇头说:“不抽烟,活得也没劲。”
新中国成立那年,他已经八十七了。那会儿村里分田地、盖新房,他也分了三亩地,搬进瓦房。但他还是睡在稻草铺上,盖的是旧棉絮。政府发的崭新棉被,他舍不得用,说太软,睡着腰疼。别人家炖肉煮鸡,他就端着玉米糊糊吃得香。他从不沾酒,咸菜配玉米粥就是三顿主粮。
最让人佩服的,是他那身板。九十多岁时,还要下地干活,背着锄头就走。年轻人劝他歇歇,他说:“不动弹,人就老得快。”春种秋收,他都不落下。村里小孩见他挥锄头,都喊“龚老铁人”。
他从不说自己多苦。记者来了,也就抽着烟慢慢讲,讲小时候吃树皮、讲怎么在雪地里烤火。他讲得淡淡的,记者听得瞠目结舌。到了九十年代,全国搞人口普查,他的户口一翻,131岁。消息一传开,镇上、县里、省里的记者轮番上山。
来发也不怕镜头,就盘腿坐在灶台边,边抽烟边讲旧事。有人问他长寿秘诀,他眯着眼说:“吃粗的,干活,不操心。”说完又抽一口,烟气绕着他转。
这人一生没离过村,也没坐过火车,可他见过的世道比谁都多。清朝的兵,民国的乱,新中国的建设,他一样没落下。别人听来的历史,他是活着走过来的。
死那天,天还没亮,鸡还没叫。向家小孙子起早喂猪,见他没起床,进去一瞧,人已经没了气。他睡得跟平时一样,脸上还有笑。
村里人自发送葬,队伍排出二里地,沿路挂白纸,吹唢呐。向家老小都穿孝衣,那情形,跟送族长一样隆重。没人记得他什么时候姓龚,大家都叫他“老来发”。
从一个没人要的山里娃,到百岁村民的长寿传说,他没说过什么大话,也没做过一桩惊天动地的事。只是一直活着,活得踏实,活得长。向家那杆铜烟袋,每年清明都要擦一次,挂在堂屋正中,不为别的,只为纪念那个活过三个朝代的老人。
從_鈊開始
不喝酒只抽烟,也能活过一百三[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