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国军将领起义后,出任解放军军长,却暗中联系蒋介石,由此被抓!聂荣臻却不知如何处理,毛主席指示:“杀降不可,杀俘尤不可!” 1950年,原国民党起义将领刘万春刚当上解放军军长没几天,就被查出私通蒋介石。这事处理起来实在棘手,连聂荣臻元帅都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毛主席亲笔批示才定下乾坤。 当年傅作义在绥远带兵,刘万春就是他手底下最能打仗的猛将,后来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被共产党感化,主动帮着做绥远旧部的思想工作。刘万春作为老部下,表面上跟着傅作义走,在绥远起义通电上签了字,背地里却跟蒋介石那边暗通款曲。 这人做事忒不地道,白天在傅作义跟前拍胸脯保证要跟共产党走,晚上就派人往香港跑,跟国民党特务勾勾搭搭。 最离谱的是,他手底下人当街打死过共产党派来的联络员。就这德行,共产党还忍着没动手,就盼着他能真心悔改。 要说蒋介石也真舍得下本钱,专门派说客带着亲笔信来找刘万春,信里头写得明白,只要他肯继续跟共产党作对,马上封他当“华北剿总司令”。刘万春把这封信当宝贝似的藏在家里,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心里头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 事情败露是在1950年初,公安部门顺藤摸瓜查到他那个往香港跑腿的营长,连人带信抓个正着。 薄一波拿着蒋介石的亲笔信找傅作义对质,把这位起义名将臊得满脸通红,傅作义哪能想到,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兵能干出这种吃里扒外的事。 案子报到聂荣臻那儿,可把元帅难住了,按说这种叛徒枪毙十回都不多,但人家毕竟挂着起义将领的名头。 聂帅思来想去,干脆把皮球踢到毛主席那儿,没过几天,中南海传回来一张字条,上头龙飞凤舞九个字:“杀降不可,杀俘尤不可!” 这话可有大讲究,毛主席平时最爱看史书,这话原本是批注在《三国志》上的,当年曹操杀降落下千古骂名,共产党可不能干这种蠢事。虽说刘万春算不上正经投降的,但好歹在起义通电上签过字,勉强算半个功臣。 最后法院判了刘万春17年大牢,这人倒也算条汉子,在监狱里老老实实改造,后来还当上北京政协委员。改革开放那阵子,有人看见他在政协会议上发言,说的全是促进两岸统一的话,可见改造得挺彻底。 要说这事里最憋屈的还得数傅作义,自打刘万春案发,老头儿见天往中南海跑,非要跟毛主席请罪。还是周总理亲自劝他:“人各有志,强求不得,您能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大功,就是党和人民的好同志。”这话才把傅作义劝住。 后来档案解密才知道,当年绥远起义那会儿,像刘万春这样脚踩两只船的远不止他一个。共产党这边早就掌握了不少情报,但为了大局愣是装不知道,直到朝鲜战争爆发,蒋介石叫嚣要反攻大陆,才把这些暗桩一个个拔干净。 这事给后来的统战工作提了个醒,1955年授衔时,好些起义将领照样当上开国将军,但组织审查可比以前严多了。 听说有位原国民党中将,因为跟海外亲戚通过两封信,差点没通过政审,最后还是贺龙元帅作保,说这人淮海战役时给解放军送过情报,这才算过关。 刘万春的案子后来成了党校里的经典案例,教员们常拿这个教育干部:统战工作既要讲原则又要讲方法,对起义人员不能一棍子打死,但该管的时候绝不能手软。这话说得在理,当年要不是毛主席那句批示,指不定要闹出多大乱子。 信源:刘国铭主编;黄晋明,陈予欢,王叔凯副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 上.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451
1933年,宋美龄得知蒋介石出轨陈洁如,怒气冲冲找到她,一个耳光扇过去,骂道“你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