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请求回老家养老。隆裕太后面色不善,心想:“你做了多少恶事,我岂能放你离开!”李莲英赶紧指着身后的7个盒子说道:“主子,老奴把这些东西交还给您,请您恩准我回家养老!” 光绪三十四年冬,老佛爷前脚刚咽气,伺候了主子半辈子的李莲英就觉着脖子后头凉飕飕的。新主子隆裕太后坐在养心殿的雕花圈椅上,手里的帕子都快绞成麻花了。 李莲英趴在地上,脑门贴着金砖,心里头跟吊着十五个水桶似的七上八下。这当口要是说错半句话,别说回家养老,怕是连明早的太阳都见不着。 要说这老太监可真是个人精。他哆哆嗦嗦叫人抬进来七个樟木箱子,盖子一掀开,满屋子金灿灿的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隆裕太后伸长脖子一瞧,好家伙,里头码得整整齐齐的全是黄鱼金条、翡翠玛瑙,最上头那层还搁着老佛爷生前最爱的东珠朝冠。 李莲英这招可算是掐准了七寸——新主子刚掌权,内务府早被掏空了,这些宝贝够顶上大半年开销了。 说起李莲英这辈子的经历,那真是穷小子翻身记。道光二十八年生在直隶河间府,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兄弟七个饿得前胸贴后背。 八岁那年他爹一咬牙,拿根麻绳把他捆了送进净身房。要说这小子命硬,挨了那要命的一刀,愣是挺过来了。跟着师傅学梳头的手艺,硬是练就了能让老佛爷舒坦的绝活。 当年宫里有个叫安德海的大红人,仗着老佛爷宠信作威作福。结果呢?同治八年让山东巡抚丁宝桢逮着机会,咔嚓一刀给宰了。 这事给李莲英敲了记警钟,他算是看明白了:当奴才的再得脸,说到底也就是主子养的狗。自打那以后,他见人三分笑,逢年过节还给小太监们发红包,硬是在宫里攒下好人缘。 要说李莲英最拿手的本事,就是能把马屁拍得跟春风似的。 那年正月十五放生,老佛爷往昆明湖里撒鱼苗,刚放生的鱼群绕着龙船打转。李莲英张嘴就来:"老佛爷洪福齐天,连鱼儿都舍不得走呢!"这话说得慈禧眉开眼笑,当场赏了他两匹杭绸。 还有次除夕吃饺子,本该包着金锞子的饺子错进了隆裕碗里,还是李莲英急中生智,说这是"福气流转"的好兆头,这才把场面圆过去。 老佛爷对这位贴心奴才也是真上心,顶着祖制给他封了二品顶戴。要知道大清朝开国二百年,太监最高只能混到四品。 光绪十二年醇亲王视察北洋水师,慈禧特意派李莲英跟着,明摆着是当眼线使。后来有御史参他"太监干政",老佛爷直接把折子摔人脸上,反倒把御史降了三级。 等到慈禧咽了气,李莲英是真掉了眼泪。守灵百日里,他白天哭夜里嚎,嗓子都哑得说不出话。 可心里跟明镜似的:新主子不是吃素的,得赶紧找退路。 果然,刚递上辞呈那天,隆裕太后的眼神就跟刀子似的,吓得他后背直冒冷汗。好在七个樟木箱子送得及时,这才换来了回乡的恩准。 六十岁的老太监坐在回乡的马车上,怀里揣着这些年攒下的体己钱。 听着车轱辘咯吱咯吱响,他撩开帘子最后瞅了眼紫禁城的红墙。当年夹着包袱进宫的小李子,如今成了全身而退的李总管,这份造化搁在太监堆里真是头一份。 要说秘诀,无非是"谨慎"二字——该伸手时不手软,该缩头时不含糊,见好就收的功夫练得炉火纯青。 河间府的老宅子早翻修得气派,可李莲英住着总不踏实。夜里头听见点风吹草动就惊醒,生怕宫里派人来算旧账。 果不其然,宣统三年刚开春,就有几个生面孔在宅子周围转悠。老太监心里门清,这是新朝廷要灭口了。没过多久,李宅就传出丧信,说是老太爷夜里起夜跌进了井里。可那口井才三尺来深,这事透着蹊跷,但谁也不敢多嘴。 要说李莲英这辈子,真应了那句老话:伴君如伴虎。能在吃人不吐骨头的深宫里混出头,靠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能在改朝换代时保住性命,凭的是见风使舵的能耐。 七个樟木箱子的故事在四九城传得神乎其神,有人说里头藏着老佛爷的私房钱,有人说是北洋水师的军饷。 可说到底,不过是聪明人给自己留的保命符。这世道啊,甭管多大的人物,都得学会给自己留后路。 (参考资料: 金满楼著. 显微镜下的晚清[M]. 2020)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请求回老家养老。隆裕太后面色不善,心想:“你做了多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23 11:24:51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