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一群徒步爱好者到南太行爬山,发现村民对每人收费15块,他们很生气

如梦菲记 2025-05-19 16:47:48

2025年,山西一群徒步爱好者到南太行爬山,发现村民对每人收费15块,他们很生气,说这里是未开发地区,就不应该收费,村干部却表示,来徒步的人太多了,到处扔垃圾,附近3个村子,收垃圾都收不过来,所以收取一定的“卫生费” !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春天,一群来自外地的徒步爱好者来到山西南太行,准备进行一次穿越活动,他们计划从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马武寨附近的山口进入山区,一路徒步探索自然风光。   当天清晨,几名徒步者抵达目的地后,却发现前方的道路被村民设卡拦住,几位穿着便衣的村民手中拿着一张纸,纸上写着“环境维护费15元/人”,徒步者被要求缴费才能继续前行。   这个地方没有明显的景区标志,也看不到正规的售票窗口,很多人第一次走这条线路,原本以为是一段没有开发的徒步路线,没想到还要收费,他们一开始无法理解这种做法,认为这种收费行为缺乏依据。   他们觉得没有享受到景区提供的服务,也没有看到基础设施,比如垃圾桶、指示牌、厕所等,于是对这个15元的费用产生了不满。   这件事在社交平台上被部分徒步者发了出来,不少人跟着评论,说不支持这种“未经许可”的收费行为。   他们认为这是村民自己设卡、擅自向游客收费,是在扰乱公共通行秩序,一些帖子阅读量很高,还引来了媒体的关注。   几天后,当地媒体记者根据线索实地走访了村庄,他们发现,这一片山路近两年来在社交平台上越来越火,特别是春秋两季,天气凉爽,风景优美,吸引了大量驴友和探险团队。   这条路线虽然没有开发为景区,但穿越者众多,有些人甚至从几十公里外自驾而来,徒步者在山里活动,一般都会携带水和干粮,在途中吃喝休息。   有些人在野外方便之后没有做任何处理,也有人随意丢弃塑料袋、饮料瓶、湿纸巾,甚至还有烧烤留下的签子和食品残渣。   这些垃圾多数集中在通行的主路两侧和休息点附近,由于路线跨越三个村子的土地,这些垃圾最后都落在村民眼前,村民曾经试图自行处理,但山区交通不便,车辆上不来,只能靠人背下山。   有时候为了运出一大袋垃圾,要花三四个小时,村民中有年纪大的,也有长期在外务工刚回来的,一次次收拾下来非常辛苦。   村干部为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破坏,多次向上级汇报情况,后来得到同意,允许他们对进入山区的徒步者收取一笔15元的卫生费。   这笔费用被承诺全部用于清理垃圾和改善卫生环境,不用作其他支出,收费点设在不影响通行的位置,目的是提醒进入的人注意环保。   记者看到,有村民正在分拣垃圾,把可燃和不可燃物分类后再装袋,村口停着一辆临时雇来的农用车,正在装运前几天收集来的垃圾袋。   村民说,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山上的垃圾量都会明显增加,仅一个周末就能收回二三十袋塑料瓶和包装纸。   消息曝光后,社交平台上的评论开始转向,一些网友在得知真实情况后表示理解,有人提到自己去过类似的地方,也看到了很多不自觉的游客留下的垃圾。   还有人说,徒步者理应具备基本的环保意识,不能只顾享受风景却把麻烦留给别人,有人认为15元其实不算贵,甚至提出可以根据线路长度、垃圾处理量进行合理浮动。   不少声音提议,既然已经收取费用,可以考虑沿线设置简易的补给点或者便民设施,比如水源地、垃圾收集点、简易厕所等,既方便游客也能减轻村民负担。   这不仅是对环境的保护,也是推动乡村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化的一步,此次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徒步自由与环境责任的讨论。   有些人坚持认为户外探索应该保持原生态、不加干预,也有人强调自由不应成为破坏自然的借口。   环境需要维护,不是靠几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尤其是在没有管理机构的山区,村民的主动参与,实际上起到了基层环保的重要作用。   这次“15元事件”也给当地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不设景区的前提下,保障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同时也尊重游客的体验,需要更多平衡。   徒步者要做到随身带走垃圾,不留下痕迹,而地方政府也可以帮助村庄设置一些必要的环保设施和引导标识。   南太行的自然风光吸引人,但美景不能靠牺牲村民的辛劳来维持,真正热爱自然的人,应当愿意为保护它做出一些付出,不仅仅是金钱,更是行为和意识的改变,只有这样,这片山林的清净,才不会被脚步和塑料袋所吞没。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南太行一徒步路线收15元/人,当地:徒步的人太多,垃圾遍地都是,所收用用于沿线村民清理垃圾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