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北京一10岁的男孩放学回家时发现,母亲一直锁着的柜子竟然没关,男孩打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5-18 23:37:03

1992年,北京一10岁的男孩放学回家时发现,母亲一直锁着的柜子竟然没关,男孩打开柜子,拿了5毛钱准备去买冰棍吃,岂料在钞票之下竟放着一封破旧的信封。当男孩好奇的打开信件时,信中的内容直接颠覆了他的想象!   (信息来源:2017年06月07日CCTV1等着我——回顾|时隔37年与母相认哭成泪人,从此两家人一家亲)   1992年夏,北京大兴的一座农家小院里,十岁的祁国建偶然间发现了一个秘密,母亲平日总是紧紧锁住的旧木箱,那日却莫名半敞着,孩子嘴馋,就想摸五毛钱买冰棍,谁知脚刚踮起,手扒着柜沿往里掏,一张压在票子底下的泛黄旧信就这么跳进了眼。   信封破旧,边角毛糙,小国建心里猫爪似的,捏着信纸凑到窗边,借着亮光辨认,信里一句话,像晴天霹雳,砸懵了他:“等孩子长大,我会对孩子说把他送养在北京”,这封信,到底裹着多大的事儿? 打记事起,祁国建就在养父母的蜜罐里泡大,他是独苗,老两口眼珠子似的疼,炖老母鸡,最嫩的两条腿准保在他碗里,夏夜打雷,娘会把他搂得紧紧的,用手捂他耳朵,哄他睡踏实,这份爱,暖和,但也实在,不惯毛病。   就拿前两年来说,他模仿电视里的武侠,拿起木刀胡乱挥舞,结果被父亲当场抓住,免不了挨了一顿“藤条炒肉”,这些热气腾腾的日子,正是他生活的基本色彩,可那封信一出,就像往平静湖面扔了块石头,心里立马翻了天,他悄悄把信塞回原处,冰棍钱也没敢动,一连几天都丢了魂似的。   日子似乎平淡无奇地又过去了两年,正值槐花盛开的香气四溢的时节,一个午后,养母拍了拍炕沿,示意他坐过去,没急于开口,先是深深叹了口气:“国建啊,有件事情,是时候让你知道了……”话音刚落,祁国建憋了两年的泪水,瞬间涌出。   原来,他的亲生父母是福建人,早年他们到北京办事,不巧家中突遭重大变故,实在无力抚养,万般无奈之下,才将尚在襁褓中的他托付给了老实憨厚的祁家,养母说着,从箱子底摸出那封信,还有一个牛皮纸信封,一并递给他:“你要想找,爹妈不拦你,”养父母这话,敞亮。   祁国建心中洞若观火,他望向窗外,只见院里葡萄架下,养父已腰弯背驼,正吃力地挑水浇灌那片他无比熟悉的小菜地,而厨房灶上,鸡汤“咕嘟咕嘟”冒着香气,那一刻,他默默收了信,寻亲的念头,再也没提,倒是养母,隔三差五会叨咕:“趁我们腿脚还利索,赶紧把事办了。” 日子轱辘照样转,又过了一年,养父中风,祁国建在病床前衣不解带伺候了足足仨月,夜深了,给养父擦身,瞅着他后脖颈上越来越多的老年斑,心里五味杂陈,他忽然想到福建那对没见过面的亲爹妈,算算岁数,怕也到了要人扶的年纪。   等养父好利索,接回家安顿好,祁国建攥着那封信,去了邮局,按信上地址寄了信,可哪成想,满满的希望被退了回来,信封上一个“查无此人”的戳,冰凉。 这事儿,成了祁国建和养父母心里的一块疙瘩,一晃到了2017年开春,村里大喇叭天天放央视《等着我》的信儿,祁国建媳妇瞧着丈夫那心事,也跟着难受,就悄悄把丈夫这点事儿写了材料,寄给了节目组。   谁也没料到,这点指望,还真就发了芽,节目组说有线索了,录节目那天,老养父特意换了身新褂子,让养母搀着,一块儿进了演播大厅,他们要亲眼看国建跟亲人见面,那扇门慢慢开了,走出来个头发全白、腿脚不太利索的老太太,灯光下,她眼里有盼头,也有不安。   祁国建腿肚子一软,就要跪,旁边的养父一把薅住他,嗓子有点哽咽,却异常利索:“快,扶着你亲娘!”那一刻,隔了三十七年的念想,全化成了娘俩抱头痛哭的热泪。 从此,祁国建生命里又添了个家,就像养父乐呵呵说的:“咱家多了门亲戚!”两家人走动勤了,每年清明,祁国建都带妻儿回福建,给亲爹上坟,也陪陪亲妈,天冷前,福建的哥弟几个总会捎来几箱龙眼干,让北京的亲人尝鲜。   村子里总有些人喜欢闲聊东家长西家短,每当此时,祁国建的养母便会提着针线篮,坐在自家门口与邻居们闲聊:“不过是多了几双碗筷的事,孩子心里能安稳,这比什么都重要。”她的话语,既温和又切合实际。 祁国建不责怪亲生父母当初的无奈抉择,抚养他长大的父母更从未诋毁过他们,反而常常开导他说,那一定是遭遇了无法承受的困境。   他对养父母,是刻在骨子里的感恩:“我不缺爱,就是想找到他们,也尽份孝心,”如今,北京有爹妈,福建也有了娘和兄弟姐妹,这原本有点缺口的家,因为两家人的实在、体谅,反倒更圆满了,这不也说明白了,好心能传下去,爱也能接着来。

0 阅读:1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