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新华网2016.11.27俭朴、热情、睿智——三位中国大使追忆卡斯特罗 1994年的哈瓦那,阳光依旧明媚,椰风海韵中,古巴首都显得既热烈又有些粗犷。 彼时的古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苏联解体带走了他们最主要的经济支撑,“特别时期”让全国陷入资源紧张与供应短缺的困境。 而在这动荡不安的时期,中国驻古巴大使徐贻聪却在自己小小的菜园里种出了一份绿色的希望。 这个菜园位于大使馆的后院,不大,不过十来平方米。原本只是徐大使为了吃点家乡味,自己动手弄的几垄地。 他从国内带来了几包蔬菜种子,黄瓜、西红柿、空心菜……其中那一包黄瓜种子,是他老母亲在临行前塞给他的,说是“种点绿的,吃了清爽。” 徐贻聪笑着收下,哪知道,这一包种子竟成为外交意外的“主角”。 那一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卡斯特罗来了。 不是正式访问,不是官方宴请,而是一个“顺道串门”。那天午后,卡斯特罗在附近视察,听说中国大使住得不远,便临时起意,“不如去看看老朋友,喝口茶。” 这并不稀奇。卡斯特罗素来对中国充满好奇,对中国人的生活更是亲切。他崇尚简朴生活,喜欢亲力亲为,与各国驻古巴大使馆的外交人员也常有私下接触。 于是,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卡斯特罗带着几名随行人员走进了中国大使馆的小院。 徐贻聪惊了一下,赶紧出来迎接。卡斯特罗哈哈大笑:“徐大使,我来看看你有没有种粮食自给自足!” 几句寒暄之后,两人坐在院中的藤椅上喝茶。卡斯特罗的目光却在小菜园里四处打量,忽然站起身,走到那片翠绿的藤蔓前,目光落在一根躲藏在叶子中的青色果实上。 “这是什么?”他一边问,一边摘下那根果实。 “哎——那是……”徐贻聪刚想开口,卡斯特罗已经咬了一口。 他眉头先是一皱,像是不习惯生吃的生冷味,但随即咀嚼几下,神情一松,甚至眼睛都亮了起来。 “嗯?味道不错,有点脆,清爽!”他又咬了一口,“你们中国人天天吃这个?” 徐贻聪笑了:“这是黄瓜,是我从中国带的种子,在这儿自己种的。” 卡斯特罗又看了一眼手中的青瓜,啧啧称奇:“我们这边有类似的东西,但没有这么脆,这么清凉。你这黄瓜,好东西!” 说罢,他吩咐身边随行人员:“你们记下来,让农业部门来研究一下。” 徐贻聪本以为只是卡斯特罗一时兴起,没料到这“记下来”三个字,后来竟真的掀起一阵波澜。 几天后,古巴农业部官员专程登门拜访,向徐大使详细了解黄瓜的种植方法、适应环境、种子来源。他们带走了几根成熟的黄瓜样本,还有徐贻聪剩下的一些种子。 几个月之后,古巴国家电视台播出了一则简短新闻:“我国农业研究机构引进并试种一种来自中国的新型黄瓜品种,表现良好,适应本土气候。” 从此,这种清脆爽口的中国黄瓜,慢慢在哈瓦那的街头巷尾流传开来。 起初只有少数实验农场种植,但因其产量高、抗病性强,又因口感出众,很快便被更多的农户采纳。市场上甚至一度称其为“中式黄瓜”。 而坊间,也悄然流传一个趣闻版本:卡斯特罗亲自试吃,点头称赞,才有了这“中古黄瓜”的一席之地。 几年后,有位古巴记者在报纸上撰文,说:“我们感谢中国朋友带来的绿色礼物,那不仅是一根黄瓜,更是一段关于友谊的见证。” 而徐贻聪谈起这段往事,总是笑着摆手:“不过是一点家乡味,没想到引出那么大的动静。” 可旁人都明白,那根黄瓜之所以“走红”,并不只是因为它脆爽,更因为在那物资匮乏、局势艰难的岁月里,它带来了一丝绿色的希望,也传递了一份中古之间质朴无华的深情。
信源:新华网2016.11.27俭朴、热情、睿智——三位中国大使追忆卡斯特罗 1
柳烟绕古堤
2025-05-18 09:06:19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