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在101岁去世前,终于道出了真相:“其实,当年我被扣押时,真正保住我性命的并不是宋女士,而是另一位女人。” 张学良,1901年出生于辽宁海城,是东北军阀张作霖的长子。他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和才干,1928年父亲遇刺后,他接管东北军,年仅27岁就成为一方霸主。同年,他推动“东北易帜”,让东北归顺国民政府,显示出年轻气盛的政治智慧。可谁也没想到,1936年的西安事变,竟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那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逼他停内战、联共抗日。这件事震动全国,也改变了抗战的历史走向。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本以为能换来信任,结果却被蒋立刻软禁。从此,他从风光无限的少帅,变成了囚徒,失去了自由。 刚被软禁时,张学良处境凶险。蒋介石表面上不追究,但私下对他的恨意谁都看得出来。杨虎城被秘密处决的消息传来后,外界都觉得张学良也难逃一劫。很多人猜,是宋美龄出面求情,才让蒋介石手下留情。毕竟,宋美龄和张学良早年有些交情,她在美国受过教育,风度翩翩,张学良对她也颇有好感。可张学良晚年却说,救他的不是宋美龄,而是另一位女人——他的原配妻子于凤至。 于凤至,1897年出生于辽宁大连,家里是书香门第。她温柔贤惠,识大体,1915年和张学良结婚。那时候张学良才15岁,这门婚事是父辈定下的,他起初并不情愿。可日子久了,于凤至的聪慧和大气慢慢打动了他。她为张家生了三儿一女,操持家务,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即使后来张学良和赵一荻相恋,她也没大吵大闹,而是选择默默支持。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于凤至正在英国陪孩子读书。消息传来,她立刻坐不住了。她知道蒋介石睚眦必报,张学良命悬一线。她没慌乱,而是冷静地想办法。她和宋家有点渊源——宋美龄的母亲认过她当干女儿。她通过宋子文给宋美龄递话,点出杀张学良对国民党没好处,只会让内部更乱。这话说到点子上,宋美龄听了后也在蒋介石面前帮腔。蒋介石虽不甘心,但当时局势不稳,他只能先放一放。 张学良保住命后,于凤至从英国赶回来,主动要求陪他一起被软禁。从1937年起,她跟着张学良辗转各地——浙江奉化、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郴州、湘西沅陵,最后到贵州修文。条件再苦,她也没抱怨过。她亲手给张学良做饭、缝衣,尽力让他过得舒服点。精神上,她也一直鼓励他,特别是张学良情绪低落时,她陪着他聊天解闷,硬是把他从绝望里拉回来。 1940年,于凤至查出乳腺癌,张学良坚持让她去美国治病。她走之前,把照顾张学良的任务交给赵一荻,还特意叮嘱要看好他。到了美国,她一边治病,一边做生意,居然在华尔街混出了名堂。她赚的钱都寄回国内,支撑张学良的生活。后来,台湾有人伪造文件抹黑张学良,她马上站出来澄清。可蒋家逼她离婚,她为了张学良的安全,只能妥协。1990年,她在美国去世,享年93岁,把所有财产留给了张学良。 张学良1990年获释,次年去美国看她,可惜只见到墓碑。他晚年提起于凤至,总说她才是救命恩人。2001年,他在夏威夷去世,101岁,走前终于把这个真相说了出来。相比宋美龄的“求情”,于凤至付出的何止是一点心力,她用半生陪伴和牺牲,换来了张学良的平安。 再说宋美龄,她在西安事变后确实帮过忙,但作用没那么大。她更多是出于政治考虑,想让蒋介石保全面子。至于蒋介石,他对张学良的恨一直没消,软禁几十年就是证明。他不是什么宽容的人,只是当时杀张学良代价太大,才留了他一命。 于凤至的故事,讲的是个普通女人的不普通付出。她没宋美龄的光环,也没赵一荻的浪漫,却用实际行动撑起了张学良的后半生。她不图名利,只想丈夫活着,这种感情在乱世里显得特别珍贵。张学良晚年忏悔,说对不起她,可惜明白得太晚了。
张学良在101岁去世前,终于道出了真相:“其实,当年我被扣押时,真正保住我性命的
灵鹿踏花寻梦来
2025-05-18 03:26:22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