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地主将300名八路军接到家中休养,未曾想,八路军刚刚休息不一会儿,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5-16 09:48:50

1939年,一地主将300名八路军接到家中休养,未曾想,八路军刚刚休息不一会儿,1200名日军直接将地主家围得水泄不通。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山东陵县大宗家村上演过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

那年头的抗日战场上,八路军115师第五支队刚打完硬仗,三百来号人拖着疲惫身子往陵县方向撤。

队伍里个个都是铁打的汉子,可到底是肉长的身子骨,连轴转的作战让好些人走路直打晃。

队伍刚进大宗家村地界,天上乌云压得老低。

村里有个叫宗子敬的老财主,七十岁的人了,听说八路军路过,拄着拐杖就往村口赶。

这老爷子在四里八乡是出了名的善人,家里有三百六十大亩地——按现在算得有一千二百多亩,搁在兵荒马乱的年月绝对算大户。

可人家这钱来得干净,从不干欺压乡邻的缺德事。

宗老爷子堵在队伍前头,非让战士们上他家歇脚。

带队的龙书金司令员直摆手,说怕给老乡添麻烦。

老爷子急得直跺脚:"这雨点子说下就下,淋出毛病还咋打鬼子?"说着话的工夫,黄豆大的雨点子就砸下来了。

龙司令抬头看看天,又瞅瞅战士们湿透的绑腿,这才点了头。

宗家大院立时热闹起来,长工伙计们搬柴火熬姜汤,女眷们忙着烙饼擀面条。

可没等战士们把湿衣裳烤干,村外放哨的民兵撒丫子跑回来报信——东边来了一大队鬼子,少说千把号人,还拖着山炮。

龙司令抄起望远镜往房顶一蹿,只见村口土路上黄压压一片都是鬼子兵。

这要搁平时,八路军早拉出去打运动战了,可眼下战士们累得眼皮打架,弹药也见了底。

宗老爷子这会儿反倒镇定,拽着龙司令往后院牲口棚跑。

牲口棚角上横着条青石槽,四个壮汉合力才挪开。

石槽底下露出块木板,掀开来是个地窖。

十几个樟木箱子码得整整齐齐,撬开锁头一看,簇新的汉阳造步枪泛着蓝光,子弹黄澄澄的码了半人高。

老爷子拍着箱子说:"早些年防土匪攒的家当,今儿个可算派上用场了。"

外头枪声跟炒豆子似的炸开了锅,小鬼子仗着人多,把宗家大院围得铁桶似的。

八路军的机枪架在院墙上,子弹专往鬼子军官脑门上招呼。

可架不住鬼子山炮厉害,一炮就把东厢房炸塌半边。

眼瞅着包围圈越缩越小,宗老爷子急中生智,让长工把后院的土墙刨了个洞。

趁着天黑雨急,八路军分三路往外突。

龙司令带着主力正面硬刚,吸引鬼子火力;另一队人马顺着墙洞往村外林子里钻;还有二十来个神枪手趴在房顶上专打照明弹。

这场恶仗从天擦黑打到鸡叫头遍,硬是把鬼子打得退了五里地。

等到天光大亮,宗家大院早成了瓦砾堆。

老爷子蹲在炸塌的院墙根儿,捧着半拉没烧完的账本直抹眼泪。

龙司令带着战士们回来打扫战场,看见这情景心里跟刀绞似的。

宗老爷子反倒安慰起人来:"房子塌了能再盖,人要是没了可就真没了。"

后来才听说,这伙鬼子是专门冲着龙司令来的。

要不是宗老爷子那批枪弹救急,加上对地形的熟悉劲儿,三百来人怕是凶多吉少。

这事在《红色冀鲁边》史料里记得明明白白,说这是老区人民第三次冒死救下龙司令。

打那以后,宗家大院成了八路军的秘密联络点。

老爷子把剩下的家当全换了药品粮食,长工伙计都参加了民兵队。

那批救命的汉阳造,后来跟着部队转战南北,听说有的枪杆子都磨得锃亮,解放后还进了军事博物馆。

要说这宗老爷子,平日里看着就是个普通老财主,关键时刻可真不含糊。

后来县里要给他立功德碑,老头死活不同意,就说了句:"咱中国人帮中国人,天经地义的事儿。"这话传开来,连邻县的财主们都偷偷往根据地送东西。

那年月的故事,现在听着跟戏文似的。可你往陵县老一辈人堆里一坐,还能听着好些宗老爷子的事。

有说他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过世面,有说他是读书人出身,反正打鬼子那会儿,这么个土财主能豁出身家性命救八路军,这份胆识够得上"民族脊梁"四个字。

0 阅读:82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