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年,权倾一时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又下令抄家,杀光了他所有的儿

国际大碗说 2025-05-13 22:57:22

1703年,权倾一时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又下令抄家,杀光了他所有的儿子。五年后,康熙尤不解恨,将一顶“千古第一罪人”的帽子,扣在了已死的索额图头上。 康熙四十二年深秋,北京宗人府的一间阴暗牢房里,68 岁的索额图蜷缩在冰冷的草席上。曾经权倾朝野的 “索相”,此刻连一口热粥都求而不得。 狱卒踹开牢门,木碗摔在地上溅起黑水。索额图盯着那团浑浊物,突然大笑起来,笑声震得铁链哗哗作响:“当年我在尼布楚谈判,沙俄使臣拿枪指着我,我都没皱过眉,如今却要被这碗泔水羞辱?” 话音未落,狱卒抄起木棍狠狠砸在他背上:“死到临头还敢嘴硬,皇上说了,饿死你都是便宜。” 索额图出身赫舍里氏,作为康熙朝初期四大辅政大臣索尼的第三子,又是孝诚仁皇后的叔父,他的命运自出生便与皇室紧紧相连。 康熙八年的夏天,年仅16岁的康熙决意亲政,擒拿鳌拜。 养心殿内,康熙紧握着腰间的匕首,说:“索额图,此事关乎社稷,务必万无一失。” 索额图单膝跪地,神色坚定:“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三日后,索额图亲自挑选的布库少年在武英殿设下埋伏。当鳌拜大摇大摆踏入殿中时,索额图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虽力大无穷,但寡不敌众,最终被生擒。 这场惊心动魄的事变,让康熙成功夺回大权,也让索额图一跃成为康熙最信任的心腹。 此后的二十年,索额图平步青云,历任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等要职。平定三藩时,索额图在宫中与康熙彻夜商讨战略;收复台湾时,索额图力排众议,支持施琅的跨海作战计划;签订《尼布楚条约》时,索额图据理力争。 朝堂上下,人人尊称索额图为 “索相”。 然而,权力的美酒容易让人迷失。随着太子胤礽逐渐长大,索额图作为外戚和太子一派的核心人物,在朝中广结党羽。 康熙二十九年的乌兰布通之战中,亲征的康熙生病,回军途中当胤礽到行宫看到康熙病容时,却丝毫没有忧愁的样子。康熙认为胤礽没有孝心,大感心寒,打发他先回北京。 索尔图得知此事后,连忙向康熙解释,找了诸多借口,康熙表面不以为意,但内心却有了裂缝,甚至在二十年后,还将此事提及,可见是记忆犹新。至于索尔图,自然在康熙心中,留下了纵容、袒护胤礽的“罪名”。 索尔图和明珠,都是康熙的股肱之臣,但两人明争暗斗,谁都不服谁,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让康熙很是恼火。 一天,在乾清宫内,明珠举着奏折说:“索额图结党营私,其心可诛,江南漕运半数官员皆是他的门生。” 索额图反唇相讥:“明相这是忘了自己在扬州置办的三十万亩良田?那些打着盐商旗号的船队,可都挂着您府上的灯笼。” 康熙气得大骂说:“够了,都出去,让朕清净清净。” 望着离去的索尔图、明珠,康熙的眼中有了杀意。由于有太子胤礽为依仗,加之康熙当时正在培养太子,因此明珠在和索尔图的党争中落败了,被罢黜了大学士。不过,明珠并未被康熙彻底弃用,而是保留其一定地位,只是不如之前那般重用了。 明珠失势后,索尔图更为作死,在一次朝会后,竟然私下对亲信说:“太子仁厚,必能承继大统,我们当全力辅佐。” 亲信中有眼线,当即密报康熙,康熙对索尔图的猜忌如野草般疯长。 康熙四十年,索额图以年老乞休。表面上是急流勇退,实则是想以退为进,暗中继续谋划。 然而,康熙早已看透索尔图的心思。两年后,一道圣旨如雷霆般落下:“索额图结党妄行,议论国是,着即革职拘禁!” 宗人府的审讯室里,寒风呼啸,康熙亲自审问索额图:“你可知罪?” 在这种情况下,索尔图认不认罪,又有什么不同呢? 此后的日子里,索额图被囚禁在狭小的牢房中,曾经山珍海味的他,如今只能啃着发霉的窝头;曾经前呼后拥的他,只能与老鼠为伴。 康熙四十二年五月,索额图在饥寒交迫中咽下最后一口气,弥留前,他蜷缩在霉臭的草堆上,听着狱卒们嚼舌根。 “听说,皇上连索府的狗都宰了,他那几个儿子……” 话音戛然而止,一个狱卒发觉不对劲,去摸索尔图时,发现人已冰凉。 索额图死后,所有儿子被尽数屠戮,家产被抄没一空,家族的直系男丁充军宁古塔。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太子胤礽被废。一个月后,明珠病死,康熙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和索尔图争斗多年的“手下败将”明珠,笑在了最后。 一天,当康熙摩挲着胤礽被废前的请安折时,突然将折子撕成碎片:“索额图这奸贼,教得太子目无君父,连朕生病时都不曾真心探望!” 越想越气的康熙,下令说:“将索额图的罪状刻在石碑上,立在午门外。让后世皆知,这千古第一罪人,是如何将大清搅得天翻地覆!” 康熙想不到的是,他口中的“本朝第一罪人”死了,可“九子夺嫡” 的大戏却拉开帷幕,储君之争更为激烈,以至于皇子间不死不休。 据索家后人讲述,因索额图为罪臣,死后不能进入北京西南门外的索家坟,而是葬在距离索家坟二十余里之外的海淀区太舟坞。不知为何,索额图墓很快无存,留下一个谜团。

0 阅读:2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