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一对干部夫妻被带走,临走前把6个孩子托付给47岁的保姆高玉清。10年过去,当夫妻二人推门而入之时,眼前的一幕直接让他们泪如雨下!
1966年,47岁的高玉清正给最小的孩子擦汗,突然听见院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刘家夫妇提着行李站在门口,许曼云眼眶通红地攥着她的手:“高姐,这六个娃娃就托付给你了。” 高玉清看着床上熟睡的孩子,最小的才两岁,最大的刚上初中,她捏了捏补丁摞补丁的围裙角,重重点头。 这话说得容易做起来难,第二天粮站的人就上门收走了粮本,说是刘家成分有问题。高玉清摸黑翻出自己陪嫁的翡翠镯子,那是丈夫临终前给她戴上的。 当铺掌柜举着油灯仔细端详:“清末老坑翡翠,死当二十块。”高玉清盯着柜台里堆着的玉米面,狠心把镯子推了过去。 那天晚上六个孩子捧着窝头吃得香,没人知道厨房里她对着空手腕哭湿了枕头。 往后的日子就像在刀尖上走,天不亮就得去城郊挖野菜,回来时裤脚沾满露水。冬天河水刺骨,她卷起裤腿摸鱼虾,冻得膝盖生疼。 有次小五半夜发高烧,她背起孩子就往医院跑,路上摔了三跤。医生说再晚点就烧成肺炎了,她后怕得整宿没合眼。 最难的时候全家只剩半袋红薯面,她把稠粥都盛给孩子,自己喝能照见人影的米汤。
10年光景说长不长,可足够让青丝变白发。 1976年秋天,院门“吱呀”一声响,许曼云夫妇站在门口愣住了。6个孩子像小树苗似的蹿高了,灶台上炖着萝卜汤,晾衣绳晒着浆洗得发白的校服。 高玉清正弓着腰补衣裳,听见动静转身时差点摔着——许曼云冲上来抱着她就哭,摸着她的满头白发直哆嗦:“姐,你的镯子呢?”她只是笑:“镯子哪有娃娃金贵。” 孩子们长大后个个有出息,可高玉清的身子骨却垮了。 2006年,87岁的老人栽倒在腌菜缸旁,6个孩子从各地赶回来,老大背着她冲进医院,老三跪着求医生用最好的药。 病房里白炽灯亮得晃眼,孩子们轮流守夜,擦身喂饭比护工还仔细。医生听说这不是亲妈只是个保姆,惊得眼镜都滑到鼻梁上。 后来,许曼云主动搬去养老院,把主卧让给高玉清住。街坊邻居嚼舌根说这家亲妈不如保姆金贵,女儿刘健鸣给老人梳头时听见了,手上动作不停:“生恩是给命,养恩是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