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冀东抗联总司令高志远去开会,萧克看了他一眼:“配枪不错。”高志远闻言,立马把手枪上交,谁知,下一刻就被抓了起来!
1933年,日本人占了山海关,高翔云把名字改成高志远,卖了家里二十亩好地,拉起二百来号青壮要跟鬼子干。 没成想在滦河边上叫土匪刘兰亭截了道,新买的二十条汉阳造全叫人缴了。这要搁别人早蔫了,可高志远蹲在河滩上抽完三袋旱烟,扭头就往北平城跑。 在北平西城大杂院里,高志远遇见了改变他命数的贵人——地下党王仲华。这王先生是个戴圆框眼镜的学生模样,说起抗日救国两眼放光。 俩人蹲在煤球炉子边上合计半宿,最后王先生撂下句话:“回老家办民团,枪杆子攥在自己手里才踏实。” 回乡路上正赶上《塘沽协定》签了字,冀东成了没人管的空壳子。高志远把祖传的皮货铺改成民团指挥部,十里八乡的庄稼汉扛着土枪来投奔。 那年月讲究“五十亩地养条枪”,可老高家带头卖地买枪,愣是凑出三百多条快枪。 要说高志远真有两把刷子,带着民团三天两头收拾地痞土匪,连滦县保安队长刘佐周派来的狗腿子都给捆成粽子扔回去了。 1935年,滦县火车站来了个戴草帽的厨子,这人挎着菜篮子往月台晃悠,正赶上保安队长刘佐周陪着日本军官下车。说时迟那时快,草帽底下飞出一颗子弹,正钉在汉奸脑门心上。 等车站乱成一锅粥,厨子早顺着煤堆翻墙跑了——这就是后来冀东老百姓传了十几年的“神枪手大闹火车站”,打这往后,高志远的名号算是立住了。 1938年冀东大暴动,七万多人跟着他扯红旗打鬼子,连北平城里的报纸都登了“冀东抗联总司令”的名头。可树大招风,日本人悬赏五千大洋买他脑袋,自家队伍里也闹起了幺蛾子。 转过年来,挺进军司令员萧克在平西根据地摆了桌酒,高志远进门就觉着不对劲,萧司令盯着他腰间盒子炮直夸:“好枪啊!” 高志远心里咯噔一下,面上还笑呵呵递上家伙什。哪曾想酒碗刚端起来,外头呼啦啦冲进来四十多号人,当场就给他捆成了粽子。 那阵子,他老惦记着带弟兄们回冀东打游击,三天两头往司令部跑。有人瞧见他跟吴佩孚旧部搭上线,又赶上日本人正拉拢北洋遗老,这屎盆子扣脑袋上可就摘不下来了。 审判会上宋时轮、邓华这些老战友还想保他,可萧克摔了茶碗说:“放虎归山要出大事!”
1939年4月27日,高志远被押到村口老槐树下,40来岁的人两鬓全白了。十里八乡的老百姓抹着眼泪看,都说这汉子杀过汉奸打过鬼子,咋就落这么个下场? 后来县里党史办的人查了半辈子档案,发现所谓“通敌”证据就两张没落款的纸条,倒是他当年写给王仲华的抗日血书还锁在档案馆铁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