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75岁的李宗仁迎娶了26岁的胡友松,大婚当晚,当李宗仁满心欢喜地走进

青史如烟啊 2025-05-09 11:46:59

1966年,75岁的李宗仁迎娶了26岁的胡友松,大婚当晚,当李宗仁满心欢喜地走进卧室时。不料,胡友松却哭着说:“你不要过来,我们分房睡……” ​ ​当时的李宗仁和胡友松相差将近50岁,老夫少妻的结合,再加上李宗仁的身份地位,会让人觉得胡友松是另有所图。 ​ ​其实不然。 ​ ​胡友松之所以嫁给李宗仁,其实背后还有内情。

1939年,胡友松出生于上海市。

她中学毕业后,考入一所医专就读。医专毕业后,胡友松便被分配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工作,后又调入北京复兴医院当护士。

1959年,胡友松从北京第三护士学校毕业,分配到北京结核医院工作,又转到积水潭医院。

之后,在下放到农村巡回医疗一段时间后,最终到了复兴医院工作。 ​ ​1966年6月的一天,她的朋友张成仁向胡友松要了一张近期照片,说是给她介绍工作的时候要用,但是具体什么工作并没有告诉她。

张成仁是上海很有名气的记者和翻译家​,胡友松和他是在国务院一个部委的联欢晚会上认识的。 ​ ​他们熟悉了之后,胡友松就经常和他闲聊,聊天期间,她曾透露自己厌倦了目前的工作,想请他帮忙给自己换个工作。 ​ ​没想到张成仁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了。 ​ ​原来,张成仁碰到了老朋友程思远,两人就聊到了李宗仁。

程思远是李宗仁的部下,他的妻子刚去世不久,他很孤独郁闷,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上司难过,就想给给李宗仁找个伴儿,来照顾他晚年的生活。 ​ ​于是张成仁就想到了胡友松。 ​ 当他带着胡友松去和李宗仁见面的时候,​李宗仁对胡友松很是满意,吃饭期间,李宗仁不停地往胡友松碗里夹菜。

席间,李宗仁问胡友松:“小胡姑娘,你愿意不愿意到我这儿工作?”

胡友松一听是到这儿工作,心里一阵高兴,马上回答:“当然愿意了。”

李宗仁说:“那好,在这儿工作,每月工资100元。”

胡友松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 ​临走时,李宗仁交给胡友松一个大红信封,里面有300块钱。

​第一次见面后,李宗仁对胡友松已经有了好感,并很快安排了第二次见面。 ​ ​当第五次见面时,李宗仁又把胡友松接到了李公馆。

一进客厅,李宗仁就开门见山地对胡友松说:“小胡姑娘,你能否跟我结婚?”

听了这话,胡友松吓了一跳,她认为要自己来这里工作的,当时她也没有一口回绝,而是说:“你给我半个月的考虑时间,好吗?” ​ ​回到宿舍,胡友松连着两个晚上都失眠了。 ​ ​胡友松心里矛盾重重。她想了很多,想自己一个尚未婚配的27岁的姑娘怎么能嫁给一个比自己大49岁的老头子呢。 ​ 但是又想到​李先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贡献,现在回国定居,老年丧偶,没有人照顾,自己付出点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 ​ ​没有等到半个月,只隔了三天,红旗车又来接胡友松去了李公馆。

这次,李宗仁便开门见山:“我们的事情,国管局已向周总理做了汇报,总理说让我们名正言顺正式结婚。我看,我们就这么定了吧!”

这时的胡友松也不知哪来的勇气,理直气壮地说:“既然是中央决定,周总理安排,我服从。”

看着胡友松一脸豪情的样子,像是在表决心,李宗仁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凑上前去在胡友松的脸上吻了一下,这一次胡友松没有躲避。 ​ ​1966年的7月26日,一场特殊的婚礼在北京西总布胡同5号举行,27岁的胡友松与76岁的李宗仁喜结连理。 ​ 可是​宾客散去后,胡友松却独自躲在卧室里流泪,一想到自己要和比自己大40多岁的李宗仁共度余生,心里就不免有一些难过。 当李宗仁开心地走进卧室里后,胡永松却双眼含泪,委屈地说:“你不要过来,我们还是分房睡吧。” ​ ​李宗仁二话没说,转身出门了,他对满脸泪痕的妻子说:“不要担心,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家,我会一辈子对你好。” ​ ​随着两人在一起生活时间的增长,胡友松发现李宗仁是真心的对待自己,之后胡友松也从内心深处接纳了李宗仁。 ​ ​为了向世人表达自己是真正爱这个男人,胡友松向李宗仁的家人开诚布公的宣布:自己不参与管理李宗仁的一切财产,也不继承李宗仁的一切财产,自己只负责李宗仁的生活起居。 ​ ​后来,当胡友松对李宗仁越来越喜欢、越来越依赖的时候,李宗仁却病逝了,至此,两人结婚才3年左右。

李宗仁去世后,胡友松没有拿走李宗仁一丝一毫的财产,而是独自搬出了李宗仁的家,重新找了一份工作。

1996年,已经56岁的胡友松看破了红尘,将丈夫留下的字画等文物上交给国家,自己则皈依佛门。

两人的结合,​无疑于是照进胡友松与李宗仁生命中的一束光,给了双方难能可贵的温暖。 ​ 有人问她是否后悔过。

她说,在她的心目中,李宗仁始终是一位英雄,一位伟人,她依然在心底保存着对李先生的缅怀和思念。 ​ ​在世人眼中,李宗仁与胡友松的这段里,胡友松终究是亏了。三年的感情,却用一生去守候,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

可在感情中,又何来的亏与不亏呢,其中滋味,只有他们最清楚。

0 阅读:72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