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医院倾向于不招4加4毕业生# 】#董小姐塌了4加4怎么办#?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连日来,一个始于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肖某私德的事件,由于涉事人员董某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引发公众对于这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热议。
公众对协和“4+4”试点班的疑问主要指向两点:一是招录门槛是否过低;二是将原本八年或更长时间的医学专业学习全部压缩到四年,培养出的医生是否具备足够的临床能力。
八年制的本博连读是协和传统的医学培养模式。这一学制下,前2.5年,学生在清华大学进行医学预科学习,主要是学习数、理、化、生物等基础课程。之后是1.5年的基础医学理论学习,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从第五年开始,学生进入临床学习阶段,包括临床课程、临床见习与实习,其中见习和实习各一年,在医院各科室轮转,最后8个月进行科研,完成论文。
而“4+4”试点班的培养方案为:第一年学习基础医学课程,第二年开设临床课程,第三年和第四年为临床实践,其中第四年设有临床专科轮转、科研训练两个自选模块。此外,科研训练贯穿试点项目培养的全过程。
接近协和“4+4”试点班的医学院博士杨阳表示,“4+4”模式让很多医学生觉得不服气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科研能力没能达到博士要求,却和其他博士一样获得了MD学位。与此同时,“4+4”毕业生群体也正面临尴尬的境遇。
多位受访学生透露,近几年,有部分医院在招聘时倾向于不要八年制和“4+4”学生。
李俊然是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级的八年制学生。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4+4”相当于跳过了八年制最初2.5年的预科学习,将八年制学生5年半的学习内容压缩到了4年,“就理论学习本身,这个压力增加不算太多,我们八年制学生就一直在吐槽,觉得基础课可以进一步精简与压缩”。
多位专家指出,从临床角度,无论是哪种学制,在医学院期间的临床实习时间区别不大,并且都必须强制性接受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并通过统一的结业考核后方能成为正式的医生。“只要考核通过,就证明临床能力都是合格的,并不是学制越长,临床能力一定越好。”
接近协和“4+4”试点班的医学院博士杨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真正值得质疑的并不是“4+4”学生的临床能力,而是科研能力。由于只有四年,这些学生既要上课又要实习,还要做科研,多数人的科研成果不可能比得上传统赛道更多年头熬出来的医学博士生。
徐小波
不是模式好不好的问题,本质上是不是有猫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