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是不容易,好不容易造出自己的大飞机被喷子喷成组装机。 有趣的是,同样的"键盘侠"面对波音时却突然失忆——毕竟波音787的机翼来自日本,发动机产自英国,起落架出自法国,连厕所都是瑞典制造,活脱脱一个"航空界联合国"。 现代航空工业本就是全球协作的典范,空客A380的零件来自30多个国家,波音737的尾翼由中国沈阳生产,连美国F-35战机的零件都有英国和意大利的手笔。 C919的国产化率已超60%,关键系统虽需国际合作,但设计和集成能力全握在中国手中,这就像做菜:食材可以全球采购,但掌勺的厨艺才是灵魂。
部分人嘲讽C919是"组装机",却对波音的空客的"万国牌"视而不见,本质是惯性思维作祟——西方主导的产业,协作叫"全球化",中国参与的突破,就成了"没技术",当年高铁被骂"抄袭",如今却成中国名片,C919或许正走在同样的路上。 航空工业的全球化不可逆,C919的诞生恰恰证明了中国融入高端产业链的能力,喷子的"双标"背后,既有对国产技术的不信任,也有对西方品牌的盲目崇拜。 但历史告诉我们: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也被嘲笑"不如热气球靠谱",中国高铁起步时,德日媒体断言"十年内必崩"。 真正的差距不在技术,而在心态,波音空客用百年树立了品牌权威,而C919作为后来者,需要时间打磨口碑,但也值得公平评判,当欧美媒体惊呼"C919可能打破双头垄断"时,我们更该清醒: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 下次听到"组装机"论调,不妨反问:苹果手机零件来自中日韩,特斯拉电池产自宁德时代,按这逻辑,难道它们不是"贴牌货"?全球分工的时代,执着于"血统论"才是真正的落伍,C919的翅膀,终将在理性的天空中越飞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