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打到头破血流,最坏的结果也就是7万多家美企全部撤走,每年损失6000亿美元销售额。但这账得反过来算:中国市场的肥肉一旦被吐出来,这些美企还能去哪儿找下家? 你看特斯拉就很典型。上海超级工厂现在年产超90万辆车,占特斯拉全球产能的40%以上,而且产业链本土化率已超过95%,从电池到芯片,90%的零部件能在周边100公里内搞定,成本比在美国本土低30%。要是搬去东南亚,光物流成本就得涨一轮,当地供应链配套还差得远,产能至少得打个对折。 苹果也是一样,虽说这两年在印度砸了百亿美金建厂,但去年iPhone14在印度的良品率只有85%,比中国低了10个百分点,最后还得把高端机型的生产拉回中国。说白了,离开中国供应链,这些企业的产品要么涨价丢市场,要么质量掉链子,两头都是坑。 美国商会调查显示,89%的在华美企压根不想撤离,理由很实在:中国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而且供应链像张密网,小到螺丝钉大到发动机,要啥有啥。美国银行算过一笔账,要是一家美企硬着头皮撤出中国,光重建供应链就得花3-5年,成本增加20%以上,利润至少砍掉30%——企业都是逐利的,谁会放着现成的蛋糕不吃,去啃硬骨头?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就玩起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升级版。比如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必须带动本土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一起成长,现在这两家已经杀进全球前三。美企撤走?不好意思,他们留下的空子,中国企业分分钟能填上,还能带着技术一起跑。 再说中国也不是干挨打不还手。美国要是加关税,咱就精准反制:你对汽车零件征税,我就对大豆、飞机下手;你卡芯片,我就控稀土——全球90%的稀土精炼加工能力在中国,没这玩意儿,美企的新能源车、战斗机都得断粮。美国猪肉加工巨头史密斯菲尔德就因关税战失去中国市场,其猪副产品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买家,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再往远了看,中国这几年早就铺好了后路。RCEP区域15国组成了全球最大自贸区,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1.7%,比对美出口还多;国内新基建砸下重金,5G基站数全球占比60%,新能源车充电桩超过200万个,这些都是未来产业链的硬核支撑。 现在东南亚不少工厂,其实都是中国企业搬过去的“分厂”,核心技术和订单还捏在咱们手里,美企就算跑到那边,照样得跟中国供应链打交道。当年有些外企觉得中国人工贵了,跑去越南、印度建厂,结果没几年又悄悄回来扩大投资——为啥?因为离开中国的产业生态,单靠廉价劳动力根本玩不转。 所以,关税战打到最后,不是看谁嗓门大,而是看谁家里有粮、手里有链。美企真要全撤走,短期中国可能疼一阵,但长期来看,受伤更重的是他们——毕竟全球找不到第二个能把14亿人的市场、完整产业链和高效基础设施揉在一起的地方。美国关税大棒挥得越狠,只会让更多企业看清:中国市场,不是想丢就能丢的。
别说和越南签什么稀土协议。越南那边早就传开了。2012年的正式报道,说中国进口越
【48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