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的盟友之一,这几十年来一直以美国马首是瞻!可如今在面临美国的关税战面前,日本却表现的极为强硬! 这是为何呢?我认为,首先是美国对日本开出的关税条件太过苛刻,早在上世纪,日本就因为被美国忽悠,与西方签订了所谓的《广场协议》,从而导致日本经济长达几十年的停滞不前! 1985年的《广场协议》是日本经济命运的转折点。在美国主导下,日元被迫升值86%,直接导致出口竞争力崩塌。为对冲影响,日本央行将利率从5%降至2.5%,释放的流动性涌入房地产和股市,催生空前泡沫。1990年泡沫破裂后,日经指数暴跌65%,地价缩水80%,银行坏账达6000亿美元,日本陷入长达30年的经济停滞。
这次特朗普团队拿日本汽车产业开刀,显然事先是做足了准备。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命脉,贡献GDP的8.3%,支撑500万就业岗位 。美国市场占据日本汽车出口的33.7%,若25%关税长期化,日产、本田等企业将被迫关闭墨西哥工厂,全球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 再来看一组数据对比,1985年日本对美贸易顺差:497亿美元(占美国总逆差32%)。 2024年日本对美贸易顺差:680亿美元(占美国总逆差8%)。 尽管当前顺差占比降低,但汽车产业仍占日本对美出口的30%,137万辆整车和402亿美元零部件直接暴露于关税威胁。 值得一说的是,日本制铁等企业掌控着全球12%的特种钢产能,每损失1吨钢铁出口,将连带减少2.3万美元机械制造产值。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日本退无可退。
面对美方"汽车安全标准让步换关税豁免"的诱惑,日本展现出战略定力。石破茂政府清醒认识到,妥协只会重蹈1980年代"自愿出口限制"的覆辙。当年为保住美国市场,日本车企被迫减产30%,结果市场份额仍被德国车企蚕食。 如今日本选择"硬刚",实质是在守护产业升级的窗口期:丰田正将氢能源车研发投入提升至1.2万亿日元,本田加速布局固态电池技术,这些转型需要稳定的利润支撑。 日本的强硬本质是对"经济主权"的捍卫。当美国将"国家安全"泛化为贸易武器,要求盟友单方面让渡利益时,日本终于撕下"顺从"的面具。
据香港《南华早报》5月1日报道,一位日本政界人士表示,美国和日本之间的不信任可能会给中国创造一个提升其地区地位的机会。 日本执政党自由民主党参议员小野田纪美4月30日在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主办的一场活动上渲染称,“中国正在抓住这个机会,将美国描述成一个有风险的合作伙伴”。 如何理解这段话?我认为就是,日本之所以这一次敢和美国硬碰硬,是因为中国、加拿大以及欧盟等大的经济体,不仅没有对美国的关税战妥协,反而还对美打出了关税反制,这其实也给了日本人一份信心。
据共同社5月1日报道,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1日表示,尽管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促使日本央行下调了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但日本央行加息的方针不变。由此可见,日本是真的没打算对美国在关税上做出让步了,因为日本都已经做好了经济衰退的准备。 美国现在自己都焦头烂额。通胀压不住、美债没人接盘、盟友离心离德。日本这回硬刚美国关税大棒,算是把憋了三十年的窝囊气给吐出来了,下跪向美国讨饭吃的年代早该翻篇了。对于当下的日本而言,跟着中国搞产业链融合才是正道,如此日本才能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