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陈老总都喜欢写诗词,而且风格都是豪放派,不过,两人在创作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周总理就曾经总结过,说:“我们的领导人中,陈毅同志喜欢写诗,写得很快,是多产作家,是捷才。毛主席则不同,他要孕育得很成熟才写出来,写得少,而气魄雄伟、诗意盎然。当然,陈毅同志的诗也很有诗意。我们不能要求毛主席一天写一首诗,也不必干涉陈毅同志,叫他少写。”
周总理的这段话,其实既体现了陈老总和毛主席在创作上的不同,也体现了两人在性格和做事风格上的不同。
陈老总喜欢写诗,写得也很快,看到一件事就想把它写出来,体现了他性格直率的一面,凡事不会藏着掖着,喜欢直抒胸臆,体现在诗词上,就难免会显得过于直白,缺少“诗意”,比如陈老总写的《青松》《梅岭三章》等等,看起来确实很有革命豪情,但如果深入研究的话,还是感觉少了点什么。
体现在做事上面,这同样也是陈老总的一个“弱点”,当年周总理就多次批评过他,说话要注意场合、注意分寸,不要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就说一些过头的话。
而毛主席写诗,喜欢反复吟诵、反复修改,直到感觉成熟了,才会把它公开发表出来,这样写出来的诗词,自然在水平上就要更高一些了,比如《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等,即使跟李白、苏轼这些人的作品相比,也毫不逊色。
体现在做事上也是如此,毛主席经历过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深知革命的不易,随便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可能都会给革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毛主席做事非常谨慎,必须要把一件事完全弄清楚才能下结论。
比如毛主席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并不只是一句口号,也不只是一个工作方法,而是浸透着无数烈士的鲜血的经验教训!
所以,从毛主席和陈老总写诗上的不同,其实也能看出来两人性格上的不同,境界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