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梅大栋被捕后,和偷牛贼关在一起。殊不知,偷牛贼在牢房中观察很久了,早就想越狱了,他凑到梅大栋身边,小声问道:“你想逃出去吗?” 梅大栋是安徽寿县人,投身革命后干了不少大事,1928年被捕时才二十多岁。他被抓后,敌人把他扔进牢房,想让他屈服,可他骨头硬得很,压根没想过低头。那时候的牢房条件差得要命,潮湿不说,守卫还挺严,逃跑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可偏偏他碰上了老曹,这个偷牛贼虽然干的是不光彩的勾当,但观察力一流,蹲了几个月,把守卫的习惯摸得门儿清。 老曹早就不是头一回琢磨越狱了。他发现每天夜里子时左右,守卫换班的时候会有个短暂的空当,走廊没人盯着。牢门的锁虽然结实,但年头久了,多少有点松动。他之前没帮手,也没趁手的家伙什儿,一直没敢动手。可梅大栋的到来让他觉得机会来了。这俩人,一个是革命者,一个是偷牛贼,背景天差地别,但目标倒是一致——都想离开这鬼地方。 俩人凑一块儿合计后,决定干一票。他们手上没啥工具,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放风时捡到的一截竹筷。这玩意儿听着不靠谱,可在那种环境下,能有个尖儿的东西就不错了。他们轮流使劲,用竹筷去撬那老锁,费了老鼻子劲,弄了好几天,锁终于有点松动的迹象。梅大栋心思细,动作稳,老曹也不含糊,俩人配合得还挺默契。 到了一个雷雨天,机会来了。外头的雷声挺大,能盖住动静,他们瞅准时机下手。守卫换班的空当一到,锁被弄开了。他们没敢耽搁,立马溜出牢房。走廊上守卫不多,但巡逻的时间不好捉摸,俩人只能靠运气。好在当晚守卫有点松懈,他们趁乱摸到围墙边。老曹个子高,先踩着梅大栋的肩膀翻过去,再把梅大栋拉上来。翻过墙后,俩人撒丫子就跑,钻进夜色里不见了踪影。 跑出去后,梅大栋没歇着,赶紧找路子跟党组织联系上。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重,越狱不是为了个人逍遥,而是要接着干革命。他后来辗转到了安全的地方,继续组织农民干革命的事儿,忙着筹建联络点,发动群众,跟同志们一块儿筹划下一步。敌人那边气得牙痒痒,可一时半会儿也抓不着他。至于老曹,后来没啥记载,估计是跑回老家躲起来了,谁也不知道他后来的日子咋样。 这事儿听着挺传奇,但细想也没啥夸张的。梅大栋靠的是胆子和信念,老曹靠的是经验和机灵。俩人搭档,一个出主意,一个出力,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那年头的革命者不少都经历过这种生死关头,梅大栋只是其中一个。他后来一直在革命路上跑,直到1932年牺牲,年纪轻轻就没了命。 再说老曹,他虽然帮了梅大栋,可本质上还是个偷牛贼,没啥高尚情操。他想跑,无非是受不了牢里的日子,跟梅大栋的理想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这故事里,老曹就是个普通人,谈不上啥英雄色彩,就是个有点小聪明的家伙,赶上了这趟车。 这越狱的事儿,后来在地方上也传开了,有人觉得挺解气,有人觉得太冒险。毕竟那年头,敌人抓人抓得紧,跑出去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梅大栋能成功,一半靠自己,一半靠运气,还有老曹的那点小算盘。历史书上这种故事不多,可真实得让人没法不信。
1928年,梅大栋被捕后,和偷牛贼关在一起。殊不知,偷牛贼在牢房中观察很久了,早
平南
2025-05-04 17:40:15
0
阅读: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