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松本米子正弯腰清洗碗筷,突然3个日军军官破门而入。为首的少佐用日语厉声道:“夫人,跟我们回东京吃正宗寿司吧!“米子擦干手上的水渍,直视对方冷笑道:“我早已习惯中国腐乳配稀饭,日料还是留给你们自己享用吧。“ 松本米子,1903年生于日本仙台,家里书香门第,父亲是东北帝国大学的教授。她从小聪明伶俐,会弹古筝、插花,还写得一手好书法,是大学里不少男生的梦中情人。而苏步青,1902年出生在浙江温州的一个穷苦人家,靠着过人的数学天赋,考上了东北帝国大学,成为数学系唯一的中国学生。1926年春天,米子在一次校园音乐会上认识了苏步青。他的才华和真诚一下子打动了她,两人的缘分就这么开始了。 他们的相识像一场意外。苏步青是个埋头钻研几何的书呆子,米子却是优雅又灵动的才女。一个来自中国农村,一个是日本教授的千金,按理说八竿子打不着。可爱情就是这么奇妙,樱花树下的一次对视,让他们认定了彼此。 这段感情一开始就不容易。米子的父亲虽看重苏步青的学术能力,但一想到他是中国人,又家境贫寒,心里总有点疙瘩。日本同学里也有不少人看不惯,觉得苏步青“高攀”了米子,私下里没少冷嘲热讽。可米子不管这些,她认定了苏步青,就没想过回头。她曾抱着古筝,在父亲书房外跪了一夜,用琴声和真心求父亲同意。最终,父亲被她打动,点头应了这门亲事。 1928年5月,两人在仙台结了婚。婚礼上,米子把自己的和服改成了旗袍,笑着说这是她对爱情的承诺。从那天起,她不仅嫁给了苏步青,也选择了他的国家。 1931年,苏步青拿到博士学位,带着米子回到中国,定居杭州。他在浙江大学教书,米子则默默适应新生活。她学着做中国菜,慢慢喜欢上了腐乳配稀饭的味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杭州也乱了起来。日军占领城市后,找到米子,想让她回日本。她却一口回绝,说自己是中国人的妻子,哪儿也不去。 那年,日军想拿走苏步青的数学手稿,米子急中生智,提到丈夫在浙大教书,警告他们别乱来。日军最终没敢动手。她用智慧护住了丈夫的心血,也护住了这个家。 1940年,战事更紧张,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到贵州。米子没半点犹豫,背着孩子跟着苏步青上了路。三千里山路,条件苦得要命,路上她还生了个儿子,可惜孩子没熬过去。她忍着泪,把仅有的口粮留给苏步青,说他得活着把数学研究下去。 到了贵州,生活更艰难。大学教室就是几间破茅屋,冬天漏风,夏天漏雨。苏步青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讲课,米子就在昏黄的油灯下给他缝衣服。她把娘家留下的首饰都卖了,给丈夫换了件像样的毛呢大衣。学生问她为啥自己老穿旧衣,她笑着说:“数学家的老婆,得学会把钱花在刀刃上。” 那几年,她不光是苏步青的妻子,还是他的后盾。家务、孩子,全是她一肩挑,苏步青才能专心教书育人。 抗战胜利后,浙大回到杭州,苏步青的名气越来越大,后来还当上了复旦大学校长。米子始终站在他身后,操持家里的一切。1953年,她入了中国籍,改名苏松本,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她早就把自己当成了中国人。 1986年,米子因操劳过度病倒。她临走前还帮苏步青整理衣服,叮嘱他好好活着。她去世后,苏步青把她的照片贴在胸口,说他们的爱永远不会散。2003年,苏步青百岁去世,两人的故事成了流传后世的佳话。
南京大屠杀时,富家太太们被奸污到什么程度?日军的日记令人心痛 在1937年1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