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当时的董事长铃木修放出话来:“我就是死,也不会向中国市场低头!”随后,一咬牙,一块钱把手里50%的股份卖给了长安,确实够硬气!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铃木现在“混”得怎么样了? 2018年那个夏天,长安汽车以1元价格接盘铃木在华50%股权的消息震动业界。 时任铃木董事长铃木修的决绝表态至今犹在耳边:"宁可玉碎也不低头!"这位掌舵人用近乎悲壮的姿态,将深耕中国28年的汽车品牌亲手画上句点。 回望上世纪90年代,铃木奥拓曾是中国家庭圆汽车梦的首选。 1993年长安铃木合资公司成立时,单月销量突破5000台的成绩让同行眼红,到2005年巅峰期,铃木在华年销百万辆的辉煌战绩,印证着"小车之王"的江湖地位。 当时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雨燕、北斗星,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出行记忆。 这一切的转折始于2010年后消费升级浪潮,当中国家庭开始追求大空间SUV时,铃木研发中心仍在钻研如何把车长进一步的压缩。 在成都车展上,许多人看着铃木的展台摇头:"他们像是活在十年前的时空胶囊里。"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铃木在华销量已和巅峰期有了巨大的差距,转战印度的铃木倒是迎来第二春。 这个摩托车保有量占全球70%的国家,对价格敏感的低价车市场敞开怀抱,但危机暗藏于表面的繁荣之下。 这种似曾相识的技术滞后,让人不禁想起它在中国市场的败退轨迹。 从重庆到新德里,铃木的全球战略始终固守"小车路线",但市场从来不会为情怀买单,当印度中产开始追求第二辆家庭用车时,这个曾在中国上演的剧本,是否会在南亚大陆重演? 这一切的结局,时间正在给出答案。 消息来源:界面新闻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外国人不能制造电动汽车了?长安汽车高管的一句话捅破了窗户
【559评论】【2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