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澄|《繁花》我只写了60%,40%没法写
涵涵万花筒
2024-01-11 12:49:28
大概只有王家卫才能拍出作者金宇澄笔下的繁花原本的样子。才会令看过原著的读者不失望,叫人拍手叫好。大抵是因为繁花拍得太好了,不免叫人对它的原著作者金宇澄老师心生好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会写出这样一部小说,撩拨了经历或不曾经历那段时光的人的心弦?
金宇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作家。他的办公地点30年未变,位于巨鹿路的上海作协,一个堆满书稿的老式洋房里。解放前这里曾是沪上豪门实业家刘吉生的故居。在动笔写繁花之前,金宇澄已多年没有创作小说了。他自称完全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写出了繁花:那是在一个冬天的黄昏,静安寺路上遇到一个约么70年代出生的妇人,如今美人暮年在摆地摊,感慨良多想起诸多陈年往事……
繁花更多的是记录,是用自然主义的写法记录那个时代老上海的变迁和繁华;记录长久以来在文学作品中缺席的“夹层人群”,他们并不伟岸,他们生活的全部是饮食起居、家长里短和爱恨情仇。
金老师努力保持着自己眼中的真实存在。尽管只写出60%,我们依然从缝隙里窥见了一个时代;一个个复杂多变、活色生香的人物;一个热火朝天,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历史时期。看了繁花,对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心生出一种羡慕和嫉妒。相比如今的单调乏味,那些日子是如此的鲜活,有趣又充满诱惑。
“我看见稀罕的东西,我想z好就能够让大家都看到来修正我们现在的生活。”
“文学就是把过去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保存下来”。
感谢金老师让我们在这个压抑和紧绷的时代,得以看见这些历史车辙碾过留下的印记以及生动立体的过去人的灵魂,借他的口说出未知的答案。
0
阅读:912
呆地(世説新語)
怪不得虎头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