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国军师长黄振涛劝吉星文起义,吉星文说:“我是不会参与的,但老兄大可放心,出卖朋友的事我也不会干的。” 南京、上海相继解放后,国民党残兵败将云集于福建。96军副军长兼141师师长黄振涛,决定率部起义。 福建永泰的山路上,黄振涛抹了把额头的汗,急匆匆往360师驻地赶。 这位141师师长此刻心里像压着块大石头,南京上海接连解放,蒋介石的残兵败将全挤在福建这块地界上,他盘算着要给自己和弟兄们谋条活路。 黄振涛摸了摸腰间的手枪,想起驻防在隔壁的吉星文,当年卢沟桥上打鬼子的硬汉,要是能拉上他一起起义,这事就多了三分把握。 吉星文这会正在师部对着地图发愁。 重建的77军去年刚被撤了番号,手底下这独立360师说是万把人,其实半数都是拉壮丁凑数的。 粮饷三天两头断顿,士兵们饿得前胸贴后背,枪栓都拉不利索。 副官说黄振涛来访时,他正为军需处克扣棉衣的事拍桌子,听见老相识来了,忙叫人沏上珍藏的武夷岩茶。 两人寒暄的话头还没热乎,黄振涛就单刀直入:"绍武兄,眼下这形势好比六月天的雷阵雨,说变就变。 老蒋的江山眼瞅着要垮,咱们得早做打算啊。"吉星文端着茶碗的手顿了顿,茶叶梗在碗里转着圈沉底。 他何尝不知道国民党气数将尽,可想起蒋介石前些日子亲自签发的晋升令,又想起族叔吉鸿昌当年被自己人害死的惨状,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黄振涛见他不言语,往前探了探身子:"我在城东布了暗哨,跟北边接上了头。 要是咱们两个师合起来行动..."话音未落,吉星文"啪"地把茶碗撂在桌上:"海啸老弟,我吉某人这辈子最恨背后捅刀子的事。 当年卢沟桥跟小鬼子拼刺刀都没怂过,如今要我临阵倒戈?"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可攥着椅背的手背青筋直跳。黄振涛知道再劝也是白费口舌,临走时望着师部门口的青天白日旗直摇头。 要说吉星文这人的脾性,就像河南老家的杠子馍,又硬又倔。当年在西北军当骑兵,大雪天敢脱了棉袄跟蒙古汉子摔跤的主儿。 七七事变那会儿,小鬼子使诈说要进城搜人,他抄起大刀片子就要带敢死队拼命。如今时移世易,这份倔强倒成了绊脚石。 黄振涛回到驻地,看着操场上稀稀拉拉的兵丁,知道这事拖不得。他把几个营长叫到跟前,话还没说透,三团长就阴阳怪气:"师座该不会想学张克侠吧?"这话像根针扎在心上,黄振涛面上不显,心里明白这事漏了风声。 当夜就派人往北边送信,定在八月二十一动手。谁承想消息走漏得比山洪还快,起义当天哗变的队伍像炸了窝的马蜂,永泰城外的枪声响了整宿。 再说吉星文这边,听说141师出事,连夜带着部队往海边撤。码头上挤满逃难的达官显贵,金条大洋砸得叮当响也抢不到船位。 他的360师被临时改编成海岸守备队,说是驻防,实则是被架在火上烤——前有解放军攻势如潮,后有督战队黑洞洞的枪口。 撤到台湾后的日子更不好过,曾经威风八面的抗日名将,如今在台北街头常见他穿着旧军装逛茶叶铺。 有回在武昌街碰见老部下摆地摊卖皮带,吉星文蹲下身挑了条最便宜的,掏钱时手直哆嗦——中将的月饷还不够买两斤猪肉。倒是陈诚念旧,隔三差五安排他去各种培训班充门面,同期的黄埔系背地里都笑他是"听课将军"。 1957年底,金门防卫司令胡琏亲自要人。澎湖的烈日把吉星文晒脱了层皮,他看着滩头新修的碉堡群,恍惚间又回到卢沟桥的战场。 只不过这次架在胸墙上的机枪,对准的是海峡对岸的同胞。八月二十三那天晌午,指挥所的炮弹炸响时,吉星文正拿着望远镜观察厦门方向的动静。弹片穿透钢盔的瞬间,他或许想起了永泰城里那杯没喝完的武夷岩茶。 现如今金门岛上的游客常能在莒光楼看见吉星文的照片,旁边注解写着"抗日名将"。厦门那边的抗战纪念馆里,他的事迹和二十九军的大刀摆在一起。 前些年他儿子吉民立受邀回卢沟桥参加纪念活动,摸着城墙上的弹痕老泪纵横。海峡两岸的导游说起这段都爱添句:"当年要是黄师长劝动了吉将军,指不定现在..."话到这儿总要打个磕巴,历史的岔路口,谁说得清如果。 信源说明: 吉星文生平及抗战事迹(百度百科《吉星文》词条) 黄振涛起义经过(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东南沿海起义纪实》) 金门炮战细节(新华社《金门战役60周年特别报道》) 吉民立参加纪念活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官网新闻) 台湾时期军政情况(《台湾军事史》国防大学出版社)
1941年,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
【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