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蹲了三年监狱的周作人被人保释出狱。出狱后周作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吃

青史闲人 2025-05-22 16:01:12

1949年,蹲了三年监狱的周作人被人保释出狱。出狱后周作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吃饭,他是个文人,现在名声又不太好,想要混口饭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春日的阳光洒在南京老虎桥监狱门口,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缓缓走出。这位昔日的北大教授,如今却狼狈地拖着疲惫的身躯,手中紧握着几张粗糙的纸张。

在步入监狱前,他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与李大钊交情深厚。张家口事变后,他甚至冒险收留过李大钊的孩子。然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那个多雨的季节,他的日本妻子不断提及"关东军津贴",而他的书桌上也渐渐多了些"中日亲善"的字样。

1939年的枪击事件成为他人生的分水岭。三颗子弹穿透棉袍,似乎也打碎了他的立场。随后,他接任了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督办的职务。待到日本投降,他被投入了这座冰冷的监狱。

囚室里,他用筷子蘸着稀粥在墙上写诗,记录着童年的点点滴滴。三年时光,七十二首诗作,却只字未提时局。有狱友询问他对时局的看法,他只是轻抚墙上的霉斑,说:"这牢房倒像书斋,清净。"

获释后的生活并不好过。在前往上海的火车上,一位年轻人的指责让满车厢陷入沉寂。曾经每千字能获五块大洋的稿费成了过往,如今他只能靠老友施舍的阳春面度日。

命运之神似乎眷顾了这位老人。开明书店的周振甫决定出版他的狱中诗作,更请来丰子恺配图。丰子恺在杭州养病时欣然应允,他说:"周先生的诗有童趣,配漫画正合适。"然而周作人却在诗集再版时批评丰子恺的画"匠气太重"。

往后岁月,周作人在北京八道湾老宅默默翻译希腊神话。直到1966年,红卫兵焚毁了他的手稿。他在火堆旁喃喃自语:"烧了好,取暖。"次年春天,老人与世长辞,枕边是一本残缺的《伊索寓言》。

五十多年后,周作人的狱中诗稿在拍卖会上重现。丰子恺的外孙以二十八万元拍下,并将其捐赠给了浙江石门镇的丰子恺纪念馆。2021年,更有手稿现世,其上还留有丰子恺的亲笔批注。

两位文人的故事,你认为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时代的悲歌?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青史闲人

青史闲人

青史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