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收到了一颗被酒精浸泡的头颅,原来,这是军阀马步芳在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11 16:21:56

1937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收到了一颗被酒精浸泡的头颅,原来,这是军阀马步芳在向蒋介石邀功,而这颗头颅的主人,就是红五军军长董振堂。 1937年初的西北大地上,寒风卷着砂石掠过戈壁滩。 南京国民政府的办公桌上摆着个装满酒精的玻璃罐子,里头泡着颗面目模糊的人头。 这是青海军阀马步芳派人送来的"战利品",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的头颅,在酒精里泡得发白。 事情得从半年前说起,当时黄河两岸的老百姓听说红军要过来,家家户户都开始忙活。 甘肃高台县的老汉们把过年才舍得放的炮仗翻出来,妇女们连夜缝红布做旗子。 这些动静传到西宁马步芳耳朵里,气得他摔了最爱的羊脂玉鼻烟壶。这个横行西北二十多年的"土皇帝",最见不得有人动他的地盘。 马家军的厉害西北人都知道,马步芳和他堂弟马步青手底下养着十二万多人马,除了扛着德国造步枪的正规军,还有各州县拉起来的民团。 这些兵痞骑着快马挎着马刀,往街市上过一趟,连地上的石子都要踢三脚。自从收到蒋介石从南京发来的密电,马家军就像嗅到血腥的狼群,把河西走廊围成了铁桶。 要说红军这边也是真不容易。两万来人的西路军刚打完仗,身上的棉袄都结着冰碴子,枪膛里的子弹数得清颗数。可老百姓不管这些,看见戴八角帽的就往家里拽。 高台县城卖烧饼的王掌柜记得清楚,那天晌午太阳刚偏西,城楼上突然换了红旗。董振堂带着红五军的弟兄们,没费几颗子弹就拿下了县城。 马步芳哪受得了这个气,他拍着桌子骂手下人:"养你们不如养群驴!高台城才多大?两万多人压过去,用牙啃也把城墙啃塌了!" 话是这么说,真打起来才发现红军不是软柿子。 董振堂领着战士们把城墙加高三尺,城门洞用沙包堵得严实。马家军的炮弹打过来,炸得土墙直冒烟,可就是撕不开缺口。 围城第七天头上,马步芳急眼了。 他叫人从张掖运来二十车柴草,泼上煤油点着了往城墙根推。 那火苗窜得比城楼还高,烧得青砖噼啪响。守城的红军战士被烟呛得直流泪,手里的步枪管都烫手。 有个刚满十八岁的小战士,棉衣袖子烧着了都不知道,还在往城下扔石头。 要说马家军也是损到家了,他们抓了城外百姓家的娃娃,用长竹竿挑着往城墙上送,逼着红军开枪。 董振堂在城垛后面看得清楚,咬着后槽牙下令:"谁也不许开枪!"就这么一犹豫的工夫,马家军的云梯已经搭上了城头。 白刃战从晌午打到日头偏西,城墙上流的血顺着砖缝往下淌,在墙角冻成红色的冰溜子。 腊月二十三那天,高台城里的最后几发子弹打光了。 董振堂把军装整了整,带着还能动弹的战士往城门洞冲。 有个炊事班的老兵记得,军长当时举着颗手榴弹,喊声比枪炮还响:"活着当红旗,死了当路标!"这话后来在河西走廊传了十几年。 马家军进城那天正是小年,他们把董振堂和另外两个指挥官的脑袋割下来,用马驮着往西宁送。路上经过的村镇,老百姓都闭门关窗,生怕多看一眼就沾了晦气。 马步芳倒是高兴得很,特意让人从兰州买来洋玻璃罐子,泡上高度白酒,连着请功的电报一起往南京送。 蒋介石那边收到"礼物"后什么反应,史书上没细说。 倒是南京城里几个见过董将军的民主人士,听说消息后摔了茶杯。后来有人在高台城的旧砖墙上发现刻着的五角星,刻痕深得能蓄住雨水。 再后来解放大军进西北,当地老乡带路时总爱念叨:"当年红军守城墙,血水把护城河都染红了。" 董振堂的尸首到底在哪,这事折腾了好些年。 有人说马家军把他埋在了乱葬岗,也有人说头颅被悄悄送回了河北老家。 直到五十年代中期,民政部的人拿着老照片到处打听,才在青海某个仓库角落里找到个落满灰的玻璃罐。 开国大典那天飞过天安门的战鹰里,有架飞机的副驾驶是董将军的侄孙。 这些都是后话了。 如今站在高台烈士陵园里,还能看见董振堂的无头铜像。 雕像的脖颈处故意留着参差的断面,阳光照上去明晃晃的扎眼。 陵园管理员老周常说,每年清明前后总有个穿旧军装的老头来擦铜像,擦着擦着就把脸贴在那断颈上,肩膀一抽一抽的动。问他是谁家的,从来不肯说。 参考资料:董振堂│长征中的“铁流后卫”军团长来源:环球网

0 阅读:404

猜你喜欢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