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得以善终,是因为他对权力的认知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人。
张良始终以"谋士"自居,拒绝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的实际权力。 第一,他拒封三万户,刘邦想赐张良齐国三万户,张良却只选留地(今江苏沛县),既满足刘邦的虚荣心,又表明"布衣得封万户足矣"的淡泊 。通过拒封换取刘邦的信任。 第二,他从未统兵,仅以谋士身份辅佐,避免了韩信式"手握重兵"的猜忌 。要知道他也是熟读兵法,肯定会领兵。 第三,汉朝初定,他就托病隐居,以"愿从赤松子游"为由远离朝政 。 第四,刘邦欲废刘盈时,张良暗助吕后请"商山四皓",既未直接对抗刘邦,又为太子筑起保护墙,最终实现"三赢"(保太子、全吕后信任、避政治漩涡) 。这里又彰显了个人价值。 相较于韩信,萧何,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的自保之道非常高明,他既超越了传统谋士的"工具化"命运,又规避了功臣的"宿命式"消亡。既能谋天下,也能谋自身。真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