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2月,成都华西坝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女大)化学系实验课上,由于没有

历史小破 2025-05-05 09:00:10

1944年2月,成都华西坝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女大)化学系实验课上,由于没有酒精,做实验时只能用炭炉代替酒精灯。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大后方物资供应陷入绝境。酒精作为实验室常用燃料,因运输线中断、原材料稀缺及军工优先分配而极度短缺。根据华西坝五大学联合办学档案记载,1943年起各校实验室酒精库存已不足战前的10%,部分院系甚至需用烧酒替代。金陵女大化学系因实验需求集中,受影响尤为严重。 面对困境,师生尝试多种替代方案,最初使用煤油灯,但煤油同样稀缺且易引发火灾;后改用菜籽油灯,但火焰稳定性差,难以控制温度。后将普通煤炉加装铁架和石棉网,通过调节风门控制火候。这种炭炉虽温度波动较大,但可满足基础加热需求。 1944年正值豫湘桂战役期间,国民政府统治区面临军事溃败与经济崩溃。华西坝的实验室困境,是战时高等教育的缩影。据《华西坝五大学联合办学史》记载,仅1944年上半年,各校因物资短缺被迫取消的实验课程就占总数的35%。 这种“因陋就简”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一批适应艰苦条件的科研人才。例如,金陵女大化学系1944届毕业生中,多人参与新中国初期的化工建设,将战时积累的实践经验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历史小破

历史小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