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新加坡开启大选,选举结果预计很快就会揭晓。尽管很多人对新加坡并不陌生,但对于新加坡的选举制度以及政治发展走向,却没有那么清晰的认知。接下来,就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详细介绍。
首先,从广义层面来讲,新加坡的制度属于英国威斯敏斯特议会内阁制体系。该国实行一院制,按照规定,原则上每5年举行一次大选。大选结束后,由在议会中获得席位最多的政党负责组阁,进而组建政府。自新加坡建国以来,一直都是人民行动党承担组阁重任,这一点与日本自民党有相似之处,不过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地位比自民党更为稳固强势。虽然新加坡没有像英国那样的皇室,但每6年会选举一次总统,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在实际职能上,与皇室的礼仪性作用较为相似 。
其次,该如何看待此次大选人民行动党的发展前景呢?事实上,依据2020年的数据,人民行动党的得票率下滑至60%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得票率并不完全等同于获得的议席数量。以当下情况为例,在近100个议席中,反对派仅占有9个席位,根本无法对人民行动党形成有效制衡。追根溯源,这主要是由新加坡独特的“集选区”制度所导致的。在“集选区”制度下,参选人员必须以3 - 5人组成团队共同参与选举,这种方式显然对人民行动党这样的大党更为有利。而且根据新加坡相关制度规定,公民投票是强制性的,同时反对派还被禁止组织集会活动,这使得反对派想要挑战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地位变得难上加难。
最后,从目前的一些民意调查和选举预测来看,人民行动党大概率能够赢得80 - 85个议席,约占总议席数的82% - 88%,而反对党获得的议席可能会增加到12 - 15个。不过,即便反对党议席有所增加,其在政治格局中的影响力依旧十分有限。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而言,危机意识始终很强,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关键时期更是如此。因此,不少选民在投票时更倾向于“求稳”,希望借此避免新加坡在重要时刻做出错误决策。毕竟对于新加坡来说,尽管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试错机会和容错空间都非常有限。
然而,随着反对派力量的逐步壮大,人民行动党面临的挑战也在日益加剧。尤其是不断攀升的物价和生活成本,已经让许多民众感到经济压力巨大、入不敷出。在此次选举中,人民行动党的一些重要部长也存在落选的可能性。这会给黄循财未来5年的施政工作以及领导力塑造带来全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