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元月,溥仪遗孀李淑贤为已经病逝28年的溥仪迁葬,镜头中的李淑贤手捧黄布包裹着的骨灰盒,在旁人的搀扶下,缓缓步行向迁葬地走去。 溥仪,1906年2月7日出生在北京醇亲王府,1908年登基成为宣统皇帝,年仅3岁就成了大清的最后一位皇帝。1912年清朝覆灭,他被迫退位,帝王生涯草草收场。1934年,他被日本人扶植为伪满洲国皇帝,成了傀儡政权的一枚棋子。1945年日本投降,他被苏联红军俘虏,1950年被引渡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获特赦后,他从战犯摇身一变成了普通公民。1962年,他与李淑贤结婚,晚年生活才算安定下来。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骨灰最初被安置在北京,没能立刻入土,这也为后来的迁葬埋下了伏笔。 溥仪这一生,从皇宫到囚牢,从皇帝到平民,起伏跌宕,像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剧。他既是封建王朝的终结者,也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他的经历让人感慨,也让人忍不住想问:如果命运能重来,他会怎么选? 李淑贤,1925年出生在浙江杭州,1954年从北京惠英诊所护理班毕业,成了一名护士。1962年,她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溥仪,两人很快结婚。她成了溥仪的第五任妻子,也是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几年的那个人。婚后,他们在北京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日子不算富裕,但也算相濡以沫。溥仪去世后,李淑贤独自承担起守护他身后事的责任。她没有显赫背景,却用自己的坚持,成了这段历史中不可忽视的名字。 有人说,李淑贤嫁给溥仪是看中了他的名气,但事实是,她陪伴的只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普通老头。她的选择,更多是出于感情,而非算计。溥仪去世后,她没有再婚,独自生活了28年,直到1995年决定为他迁葬。 1995年1月,李淑贤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将溥仪的骨灰迁到河北易县的华龙皇家陵园。这个陵园是香港商人张世义开发的,位置紧邻清朝光绪帝的崇陵,颇具象征意义。张世义通过中间人找到李淑贤,提出愿意承担迁葬费用。李淑贤考虑再三,最终点头同意。 迁葬那天,李淑贤70岁了,身体也不算硬朗。她手捧骨灰盒,在旁人搀扶下,缓缓走向墓地,把溥仪的骨灰安放好。整个过程简单得让人意外,没有大张旗鼓的仪式,只有她一个人默默完成。这场迁葬,既是对溥仪遗愿的兑现,也是李淑贤对丈夫最后的告别。 为什么选华龙皇家陵园?有人猜测,溥仪生前可能希望回归皇家陵寝,毕竟他曾是皇帝。但更多的可能是,李淑贤想让他有个体面的归宿,毕竟他这一生太坎坷了。张世义的资助也让这件事变得可行,不然凭李淑贤一个人的力量,恐怕很难办到。 迁葬完成后,李淑贤回到北京,继续过她的日子。1996年,她出版了回忆录《溥仪与我》,记录了和溥仪的婚姻生活。这本书里没有太多煽情的东西,就是平平淡淡地讲她和溥仪怎么认识、怎么相处。她用自己的视角,留下了这段历史的另一面。1997年6月9日,李淑贤因病去世,享年72岁,她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和溥仪的归宿隔得挺远。 华龙皇家陵园后来成了历史遗迹,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学者去参观。溥仪的墓地不算豪华,但庄严肃穆,和旁边的清西陵遥相呼应,多少有点皇家气派。每年10月17日,溥仪的忌日,陵园都会搞纪念活动,有人缅怀他,有人研究他,也有人干脆就是去凑热闹。这地方,慢慢成了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小坐标。 溥仪和李淑贤的故事,横跨了清朝灭亡、日本侵华、新中国成立好几个大时代。溥仪从皇帝到战犯,再到普通人,身份换了好几茬,活得像个被历史推着走的人。李淑贤呢,一个普通护士,嫁给了这么个传奇人物,最后还为他操持身后事,挺不容易的。 这场迁葬,不只是把骨灰挪个地方,更像是一次对溥仪人生的总结。他生前没啥自主权,死后28年才入土,也算是个悲剧人物。李淑贤的坚持,则让人看到点人情味。她用自己的方式,给了溥仪最后的尊严,也让这段历史多了点温度。
光绪六年,被西北风沙吹了十三年之久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回京述职,由于当时慈禧太后正在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