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刷到个视频:女生和非洲留学生聊天,对方说靠奖学金、勤工俭学4年攒了60万,大部分寄回了老家。这组数字挺扎眼——原来部分留学生靠学校补贴,过上了远超本国的生活,而这些开销,最终由纳税人买单。
背后是高校的“国际排名焦虑”。为了冲榜单上的“留学生比例”指标,不少学校给亚非拉学生开出高额福利:学费全免、每月发生活费,甚至配单人间。更让人无奈的是,一些留学生学习并不突出,却因“指标需要”享受特殊待遇。这种“花钱买数据”的操作,本质是拿教育资源换排名,却忽略了大学的核心该是学术实力,而非“留学生数量KPI”。
更拧巴的是资源错位:国内贫困生为几千元助学金犯难,外国学生却靠“身份”轻松拿到数倍补贴。当高校忙着“凑国际学生人数”,何尝不是背离了教育初心?真正的国际化是思想碰撞,不是用钱堆出来的“虚假繁荣”。
金汉元
耻辱!
用户95xxx58
耻辱啊
漫步者,望穿秋水,隔壁王哥
气死人了
金德
严查这种学校和校领导,把国内学费提高,把国家的钱,搞特殊待遇,搞两极分化矛盾,居心不良
tb35834_11
本科66万,研究生78 万,博士97万,教育部明文规定
谢永恩57号 回复 05-02 21:43
真的??
水流无常
学校排名是陷阱。。
用户10xxx66 回复 05-02 14:20
不是排名问题,而是出卖国家利益的问题
有你真好
崇洋媚外吃里扒外的人,都是汉奸走狗
用户10xxx61
汉奸行为
物似人非
人与人的质量,是有區别的……………………
略略略 回复 05-02 23:59
何止人与人,现在人还不如宠物狗过得幸福
MARMOT
中国高校的下贱毛病该下重手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