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

秋水看伊人 2025-05-02 08:22:44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4年,卡斯特罗去中国驻古巴大使馆做客。 吃饭前,他在大使馆的小菜园子里溜达,突然发现一颗藤蔓上挂着几个翠绿的水果。 卡斯特罗盯着其中一个看了半天,越看越好奇,就直接伸手摘了一个下来,连擦都没擦,咔嚓咬了一口。 他一边嚼着一边皱眉头,估计在想:“这是什么新鲜玩意?”结果越嚼越有味道,清脆又带点甘甜,跟他平时在古巴吃的那些瓜果不太一样。 卡斯特罗立刻招呼大使徐贻聪,问他:“这是什么?” 徐贻聪一听,笑着回答:“这是中国黄瓜!” 原来,这批黄瓜种子还是徐贻聪亲自从北京带过来的。 古巴天气热、雨水多,刚开始大家也没把握中国的黄瓜能不能适应这里的气候。 大使馆的人小心翼翼地种在小院子里,没想到长得特别好,藤蔓茂密,黄瓜又大又绿,看着就让人想吃。 卡斯特罗听完后特别感兴趣,连连点头。 他一边啃着黄瓜一边夸:“味道好极了!脆生生的,水分足,比我们这边本地黄瓜好吃多了!” 然后又认真问了种植的方法、种子的来源,还仔细听徐贻聪介绍了黄瓜的特点——耐热、产量高、病虫害少,特别适合在古巴这种热带气候下种植。 卡斯特罗是个非常实际的人,当场就拍板了:“这个东西好,要在我们国家推广!” 他回去以后,专门让古巴农业部门的负责人到中国大使馆学习种植技术,还安排了一批试种基地,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慢慢推广开来。 徐贻聪也没藏私,把种植经验详细讲给古巴方面的人听,还送了一批种子过去。 古巴农业部的人起初还有点半信半疑,毕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外来的品种。 结果试种下来,不但长势喜人,而且品质真不赖,产量也高,农民们自然是乐开了花。 慢慢地,“中国黄瓜”在古巴就火了。市场上卖的黄瓜,不少就是最早从中国种子繁衍出来的。 古巴人一提起这种脆甜多汁的黄瓜,还特别爱强调一句:“这是中国来的黄瓜!” 甚至有些地方把这种黄瓜当成了友谊的象征,觉得它不仅好吃,还代表了中国和古巴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 因为这事儿,徐贻聪后来还被古巴政府授予了奖章,表彰他为古巴农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一个小小的黄瓜,成了中古友谊的一颗种子,越长越旺,至今在古巴,很多老百姓还记得当年卡斯特罗吃黄瓜、拍板推广的那一幕。 这段故事在古巴流传得挺广的,不少古巴人都听说过“卡斯特罗咬黄瓜”的趣事。 有人回忆说,那天卡斯特罗啃黄瓜的时候,边咬边笑,像发现了什么稀世宝贝似的,那表情比吃大餐还开心。 后来大使馆的人打趣说,要不是卡斯特罗爱吃,这黄瓜说不定还真没机会在古巴扎根呢。 其实,这事儿也挺能说明卡斯特罗这个人的一面。 他虽然是国家领导人,但一点都不端着,能自己动手摘东西吃,能当场做决定,而且一旦认准了,就立刻推动落实。 也正因为这种务实的作风,中国黄瓜才能在古巴迅速落地生根。 到现在,每年古巴农贸市场上,总能看到一堆堆鲜绿的黄瓜,很多古巴老太太在挑选的时候,还会骄傲地说:“这可是中国朋友教我们种的!” 谁能想到,一个不起眼的黄瓜,竟然能串起两国人民的感情呢? 要是回头看,其实这也挺有意思的。外交啊,有时候真不用太复杂,不一定非得高谈阔论,动辄签个几十页的协议。 像这样,来一根脆生生的黄瓜,吃一口,点个头,一拍板,事情就成了。这才是真正的民心相通,比什么官方声明都来得实在、来得长久。 所以说啊,这根黄瓜,不仅解了卡斯特罗一时的馋,更成了一段国家之间的小传奇。想想看,多有意思!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新华网——《俭朴、热情、睿智——三位中国大使追忆卡斯特罗》

0 阅读:0
秋水看伊人

秋水看伊人

秋水看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