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周总理身体虚弱,急需鸽子蛋补身体,可愣是哪儿都找不到货。赵炜悄悄对邓

霁雪寒松 2025-05-26 14:55:00

1975年,周总理身体虚弱,急需鸽子蛋补身体,可愣是哪儿都找不到货。赵炜悄悄对邓颖超说:“听说宋庆龄家养了二百多只鸽子……” “宋庆龄女士,恩来总理病重,医生说要吃鸽子蛋补身子,可现在哪儿都找不到这东西。” 宋庆龄听到这话,放下手中毛笔,眉头微微皱起,立即叫来工作人员,吩咐去家中鸽舍找蛋。 事情发生在1975年的冬天,周恩来卧病在床,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宋庆龄住在上海,消息传到她耳中,她一刻也没耽搁。 两人相识要追溯到1924年的广州,那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周恩来作为共产党代表参会,时年26岁,意气风发。 宋庆龄当时已是孙中山的夫人,她坐在会场一角,听着周恩来侃侃而谈,讲国共合作的前景,语气坚定,思路清晰。 那次会议后,两人虽不常碰面,但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宋庆龄觉得这个年轻人有股子真诚的干劲。 到了1927年,蒋介石发动政变,背叛革命,宋庆龄公开写文章痛斥这种行径,周恩来也在各地奔走,揭露真相。 两人的立场不谋而合,在那个动荡年代,这份默契显得格外珍贵,像是黑暗里的一盏灯,彼此照亮。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忙于国事,宋庆龄定居上海,两人工作各有分工,但联系从没断过。 周恩来每次南下出差,总会抽空去上海淮海中路的宋庆龄寓所坐坐,哪怕时间紧迫。 有一次外事活动拖到深夜,他还是坚持要去宋宅,两个人喝着清茶,聊起国家建设的事,窗外天都亮了。 宋庆龄也常惦记周恩来,逢年过节会寄些南方点心,比如端午节的嘉兴肉粽,装在竹篮里,托列车员送到北京。 周恩来收到后,专门写信感谢,说粽子味道让他想起江南,还附上西花厅院子里的海棠花作为回礼。 1972年,周恩来确诊膀胱癌,消息传到上海,宋庆龄心里沉甸甸的,总想着能为老友做点什么。 她让人从上海带新鲜枇杷给周恩来,知道他爱吃荠菜馄饨,就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一片荠菜地。 1975年,周恩来的病情加重,医生叮嘱要多吃高营养的食物,可那年月物资紧缺,鸡蛋都难买到,鸽子蛋更是稀罕物。 有人提到宋庆龄家中养了200多只鸽子,事情才有了转机,她二话不说,亲自带着人去鸽舍翻找。 那是大冬天,鸽子下蛋少,宋庆龄和工作人员在鸽舍里忙活了大半天,最终只找到两枚鸽子蛋。 她把蛋用棉布小心包好,派专人连夜送往北京,路上生怕颠簸坏了蛋,交代了一遍又一遍。 从那以后,宋庆龄专门安排人每天收集鸽子蛋,攒够十来个就立刻送去北京,千里迢迢成了周恩来病床前的珍贵补品。 她还送过别的吃食,比如1974年,有人送了她一条二十三斤的大胖头鱼,身边人都劝她留着炖汤补身体。 宋庆龄却说,周恩来现在胃口不好,这鱼得整条送去北京才够分量,半点没给自己留。 这些年,两人之间的往来总是这样,简单却带着真心,像是老朋友间不用多说的默契。 宋庆龄晚年很少出门见客,但对周恩来从不例外,每次他来上海,她总会亲自迎送。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去世的消息传到上海,宋庆龄正在书房练字,笔停在半空,许久说不出话。 她只低声说了句,国家失去了一根顶梁柱,语气里满是沉重,像是压着心底的痛。 两人半个世纪的交往,早已不只是革命战友的情谊,里面藏着普通人的温暖和真挚。 这份情谊让人看到,即便身处高位,两个人也能用最朴实的方式彼此关怀,像是邻里间送碗热汤那样自然。 这种真心,放到今天,依然让人觉得珍贵,像是提醒大家,任何时候,人都该有点真情在心里。 信源:周恩来病重 宋庆龄派人送鸽蛋--军视网-军视集团官方网站

0 阅读:1455

评论列表

奇才

奇才

2
2025-05-26 18:31

几十年革命友谊这些算得了什么!

阿道尔夫

阿道尔夫

2
2025-05-28 17:27

小事见真情

猜你喜欢

霁雪寒松

霁雪寒松

霁雪寒松